峨桥镇:老党员上堤防汛发挥余热当榜样
来源: 杨桦 2020-07-29 08:59:16 责编:

170412817928夏雨连日狂飙

​暴涨了江湖

长江汛情告急

漳河汛情告急

江堤河埂之上

人民子弟兵来了

志愿者来了!

老党员来了!

在芜湖市三山区峨桥镇防洪抢险大堤上,在猎猎飘扬的党旗下,始终活跃着一位位挺直了身躯跟洪水作战的老党员身影,他们不忘初心,主动请缨,上堤参战。

干群心中靠谱的徐承才

“不要过来,这边有马蜂!”大家闻声望去,原来是老党员徐承才被马蜂追着跑……

徐承才,今年65岁,是浮山村的一名老党员,从7月6日,他主动请缨,至今已有18天了,一直坚持每天12小时坚守在圩埂上。因为有99年防汛抢险的经验,身体依然强壮的徐承才被委以队长重任,“难走的路段我来巡,发现险情我先上”,值班点的民工都愿意以他为先。泥泞不堪布满小树桩的埂脚每次都是徐承才的必查的范围,因为他的认真查看,惊扰了马蜂,最后光荣负伤,但是“轻伤不下火线”,带着几处的红肿和疼痛依然坚守在圩埂上。

私车公用,浮山村共设置4个防汛值班点,每天领用配送防汛物资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从最初的领用床、帐篷到后面的食品药品,徐承才的面包车就成了防汛物资的运输车。每次将物资从政府运来村委会,经过清点和分配,他继续将物资送到各个值班点。7月22日,雨后天晴,温度大幅度升高,为防止村民中暑,徐承才开着面包车来到村委会,为防汛民工送来了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及一些充饥食品。“有他在,我就踏实不少”,道汪值班点的负责干部张强说,无论是最初的防疫还是当前的防汛,徐承才一直是村干群心里的靠谱老党员、得力干将!

带病坚守的老书记梅光明

自汛期开始,防汛点就是茗香社区党委书记梅光明的家,“搭建帐篷,挑灯夜战,清理圩堤杂草,检查渗漏点;分析水雨工情,掌握第一手防汛信息。”在吃工作餐的一点儿短暂时间,也总是电话不断,边吃边讲,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没有吃过一顿热口饭,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骄阳烈日,总是不间断地巡查,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在巡逻时发现一处涵洞拥堵,积水严重,立即自己钻进去疏通,引导积水流出,缓解防汛压力,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工作,防止积水情况再次发生。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其实他在一次排水中不慎滑倒,导致腰部受伤,全身无法动弹,送医后,医生建议在家卧床休息,他也只休息了一天就又投入到防汛工作中去了。这就是一个有着32年党龄的老书记,连续二十几天坚持奋战在防汛第一线,极大的鼓舞了社区干部群众的斗志,展现了党员干部的新风采。

防汛经验丰富的董祖奎、盛昌贵

7月6日,面对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导致新淮村境内的漳河水位直逼警戒线,身为老党员、退役军人的董祖奎、盛其贵两人全副“武装”不约而同来到村里主动请缨,上堤防汛,“我年纪是大了,但对圩埂的情况熟,有几十年的查险经验,哪里出过险情,哪里容易出险情,我们的经验可比你们年轻人丰富,而且我们是党员”他们坚定的说。

当天夜里10点,因上游泄洪,漳河河水流异常湍急,河水急速上涨,关键时刻,董祖奎和盛其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和巡堤志愿者们头戴探照灯,手持铁锹,仔细巡查堤坝上有无渗漏现象,对渗漏点进行开挖导渗沟、抬石子、压渗漏,熟练的操作着。直到凌晨三时,水位稍稍平稳,堤坝正常。快20天过去了,他们依然坚守在堤坝上,和干群一起,不间断开展新淮村责任段内圩、堤坝的巡查,密切关注水势变化,积极妥善处置隐患,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努力着。

汛前伸援手的强晓好

强晓好,农庄村党员,原农庄村妇女主任。年初,抗击疫情期间,多方委托亲戚朋友买了200只口罩捐赠给村,当时口罩非常紧缺。为村紧张状态下的防疫工作解了燃眉之急!

2020年7月,农庄村的汛情异常严峻,常年在外的她,在得知汛情后,安排时间回到农庄村,自掏腰包将购买了方便面、面包、矿泉水送到村部,并向农庄村党委主动请缨上防汛点巡堤,每天,不管风雨交加、骄阳似火,认真按照村的巡堤制度进行巡堤查险,从未退缩。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一名党员信念与坚守!

 发挥余热好榜样,坚守初心心向党。在这场防汛抗洪的战役背后,在三山区峨桥镇无数个逆水前行的基层一线工作者、志愿者、党员干部,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份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杨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