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用煤球烘烤香肠,4天4夜的时间才能烤出半成品,然后经过风干晾晒才能包装销售。现在好了,按下按钮,设定好温度和时间,50个小时就能烘烤出香肠成品。不仅节约时间,更节省了人力物力……”9月25日,在砀山县赵屯镇汪林村,“煤改电”香肠加工企业负责人汪广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砀山县赵屯镇汪林村香肠制作工艺由来已久,有20余家香肠生产企业,产品远销江苏、河南等地。传统烘烤间是用毛竹扎成竹架,悬空固定在烘烤间顶部,把灌装好的香肠一排排悬挂在竹架上,下面用煤球炉以煤球为燃料进行烘烤,烘烤过程中要专人不间断添加更换煤球并查看温度。费时费力不说,要是温度掌控不好,整个就报废了。9月初,42岁的汪广林经过前期考察,投资90余万元安装一套智能热泵烘干机香肠生产线,申请安装了一台250千伏安变压器,将自家350平方米的香肠烘烤间全部“煤改电”。“设备安装、调试耽误些时间。用电方面没有操心,客户经理上门提供服务,送电的时候是带电作业。”汪广林说。
“别看这套设备烘烤间面积只有200平方米,产量每月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20%左右,烘烤出的香肠色泽、口感明显提升。”谈及新设备的好处,汪广林赞不绝口。该村香肠加工企业负责人参观汪广林的新设备后,目前已有5家企业也申请了变压器,安装了智能热泵烘干机香肠生产线。
砀山县供电公司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在群众“获得电力”上下功夫。各中心供电所营业厅工作人员在群众进行业务咨询和办理业务的过程中,积极宣传推广新能源节能技术。还组织专人对服务区域进行电能替代潜力调查,摸排统计总体数量,主动上门对接,从节能减排、环境治理、人身健康等多角度推介电能替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倡导绿色能源消费新模式。今年以来,共有43家微小企业实施“煤改电”,替代电量3250余万千瓦时。(通讯员 张闯)(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