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九月份刚刚结束的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第十八届青工技术比武中,皖北煤电机械总厂机电修造分厂李超峰又获得车工组第一名。这已经是他连续四年获此殊荣。近年来,李超峰还曾获 “全国煤炭行业青年技术能手”、“ 全国煤炭行业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公司“青年岗位技术标兵”、“青年五四奖章”、“最佳师傅”、机械总厂“关键岗位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是皖北煤电集团赫赫有名的“获奖专业户”、破解技术难题的超级”达人”。
现年34岁的李超峰,2003年参加工作,现任皖北煤电集团机械总厂机电修造分厂金工车间副主任 ,参加工作17年来,经他妙手让机器“起死回生”的机电设备多达两百余件。另外还有“数控中心架改造”“数控雕铣机”“组合钻头”“自动钻孔” “复合钻头”“高频技术在刀具焊接中的高效应用”等百余项发明改造,共创效约上千万元。
书中自有“金刚钻”
在加工制造这一行里,车工的工作强度很大,再加上厂里生产的机械零部件种类繁多、材料迥异,在日常加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技术难题,而且车工技术涉及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机械装配等多门学科,要想成为车工领域里的行家里手,仅靠单一的车床操作技术很难实现。因此,一门心思搞钻研、想把技术做精做尖端的李超峰只要有空闲就会拿起书本去学习。
“我有记笔记的习惯,过手的工件、设备的尺寸、型号等数据我都会一 一记下,没事时拿出来翻一翻,基本就能够记住了。”李超峰说。虽然经验丰富,但是设备随时都在更新换代,知识也必须时时更新,否则就会被淘汰。所以”常学常新,常践常得,常悟常进”也是李超峰的一贯工作态度。
2014年,煤炭行业面临危机,企业步入困境。多数机械设备“病倒了”。作为它们的使用者、“伙伴”,李超峰心急如焚。他主动承担大修机械设备,仔细查找设备中出现的问题,遇到不懂不会的就连夜查阅维修资料,仔细琢磨。就这样一边学、一边修,最终完成了所有的大修任务,为企业节约维修成本费用数十万元。
“学无止境”是他的信念,宿舍里小山高的书籍是他的精神食粮。“机械加工正从人工化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咱们落后一步,企业就会跟不上时代。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人,都要把目光放向远处,多学习,充实自己,回报企业。”李超峰感慨道。是的,技术上也要”与时俱进”,时刻都要有危机感,李超峰从来都不会倦怠在舒适区。
实践中破解难题
“他脑子很灵光,而且善于思考,很多想法再经过他精湛的技术施工就变成了实用的创新成果,为厂里解决了实际难题。”机电修造分厂厂长王峰说。
今年二季度,加工车间正在紧急生产钱营孜煤矿井下3211机巷DSJ120/3X450皮带机上托辊架2千多件,需切割冲压件2万多件。工作中,数控火焰切割机的升降系统发生故障,严重影响生产进度。
联系维修厂家后,因机器早在2008年就已停产换代,配件缺失,厂家上门需更换整套升降系统,单套升降系统更换费用在1万3千元以上。由于生产任务紧急,等厂家上门维修势必会影响供货时间,关键时刻,李超峰决定来试试。他带领一帮人在详细研究了数控火焰切割机工作原理后,对原设计进行重新改进,根据设计数控雕铣机三轴链接装置的经验,把数控火焰切割机的Y向升降传动装置更换成弹性联轴器链接装置。通过分析与实践,弹性联轴器具有精度高,自动排除回转间隙,自动同心等特点,其稳定性,同轴度,精度能得到有效提高,按此方法改进后设备恢复了原有的加工精度及稳定性,此项改进节约维修成本近3万元,也为托辊架按期交货赢得了时间。这只是李超峰“力挽狂澜”的一个缩影,数年来经李超峰的巧思妙解,战胜了上百项生产难题,切实为安全生产、降本增效保驾护航。
小发明创大效益
在机械总厂,李超峰无疑是个响当当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没事他还会琢磨一些小发明小改造,这些小改进在护航安全生产的同时,也为集团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近三年来,李超峰小发明改造近20项,为公司节约增效近两百万元。
车间内切管机噪音常年来高达180分贝以上,长期对车间几十位员工造成身心伤害,很多大师会诊都无从下手。李超峰通过技术分析改进,使噪音彻底杜绝了,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019年机电修造分厂承接岩芯管加工任务,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李超峰积极改进加工工艺,设计机床附件,带头彻夜奋战,使生产效率提高了200%,企业增效60余万元。他研制的磨具让使用后的钻头批量刃磨,避免了钻头一次性使用的现象,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安全系数。
……类似喜人的结果,如数家珍。
李超峰在他喜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不断精钻细研,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值得广大青年学习。(通讯员 刘海燕 王萍 万家颖)(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