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泾县昌桥乡新垅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以最高的政治站位,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垅村共有41个村民组,834户2754人,该村位于泾县北郊31公里,地处泾县与南陵县交界,多为山地、林地,耕地较少,村民组分散,基础建设和工农业投资成本都相对较大。2014年,该村被确定为贫困村,当时建档立卡贫困户 160 户319人,贫困发生率11.58%。经过多年来的扶贫工作,全村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都已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经过多方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新垅村集体收入实现了逐步增长,在2016年收入5.53万元的基础上,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收入分别到账13.46万元、13.95万元、17.11万元、19.65万元。未来几年,该村级集体收入可增加至20万元以上,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2017年,经新垅村申请、昌桥乡党委政府审核、泾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复审、公示无异议、泾县县委政府审定,同意该村退出贫困村序列。截止到2020年11月,全村有建档立卡户 123 户 265 人,其中未脱贫 5 户8人,也拟于年底前全部脱贫。如今的新垅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到皖南偏僻深山的每一个村民组,新建的小康房亮丽整齐,新验收的农民文化乐园里笑声不断,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脱贫奔小康的一路,过程是艰辛的,成绩是喜人的。
五年来,该村以最高的政治站位,抓党建促脱贫。一是加强学习,强化思想武装。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宣讲,强化基层党建主体责任,提高政治站位。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集中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目,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生如夏花》、《战火青春》等教育影片、《榜样4》展播,切实保障了学习教育成效。二是积极开展活动,积极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带领村“两委”与结对共建的市直工委党组织开展“六一”慰问留守儿童、“七一”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活动,并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开展迎“七一”讲党课等系列活动。结合村里实际,通过讲党课,提高了大家的认识,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多次组织广大党员开展“党员活动日”,清扫部分村民组的环境死角。在“新冠”疫情期间,组织部分党员和群众,到全村5个卡点进行24小时值守,做好“新冠”疫情的防守。三是严格选配班子。按照县委组织部、乡党委的要求,依法依规操作,对村“两委”班子进行换届选举,目前,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村干部素质能力明显提高。还招录后备干部充实队伍力量。
五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日益壮大。五年来,新垅村充分利用村林地、山场等优势资源,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和主要依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发展产业项目。五年来共争取项目资金91万元投入到中草药生产,投入菊花种植、红薯加工26.2万元,竹制品加工78万元,生态养殖投入2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当初的5.53万元增加至19.65万元。
五年来,帮扶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脱贫成效更加精准。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项目”的要求,因户施策、因人定法,精准发力,积极对接落实各项政策,提高扶贫工作实效。五年来,累计为191人次外出务工人员申报一次性交通补贴7.25万元,为8户贫困户提供了公益性岗位;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申办小额信贷78户,贷款金额246万元;对建档立卡户贫困户和边缘户房屋进行了质量安全鉴定,累计对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和住房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累计为2019年121户268人、2020年117户257人贫困户享受村级资产收益分红9.2万元;为 2个村民组引来山泉水,解决了饮水问题。加大对残疾贫困户的关爱,对残疾贫困户进行残疾人无障碍改造2户;为残疾贫困户送轮椅、听书机、拐杖、儿童康复等残疾人辅具共计18人次。
五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保障发展更加有力。五年来,扎实推进各项基础实施建设,投资30万新建的新垅村“党群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先后投资125万元完成曹冲、中河、城塘、潘冲、王屋等村民组的道路修建,方便了村民出行。在聚焦脱贫攻坚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和美好乡村建设同时谋划,同步实施。在巩固提升高质量脱贫基础上,让更多村民有明显获得感。2019年投资7万元修缮了原新垅小学空置教学楼用于公共服务用房;积极参与房前屋后整治、“五清一改”等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建立并投入使用农民文化乐园2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广大群众的生活幸福感不断增强。
同时,该村注重引导社会力量,合力参与基础实施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借助“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加强与帮扶单位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市直工委、税务局、光彩会、皖南烟叶公司等单位帮扶资金和交通部门项目资金,修建了吴家塘、蒋坦等村民组的道路;争取“百企帮百村”的帮扶企业江南泵阀有限公司资助等。这些社会力量的注入,帮助新垅村解决了一些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保证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完成。( 汪兆丰 郎有春 张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