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刚刚升起,安徽省砀山县赵屯镇蒋庄村的脱贫户周瑞侠就已经在村委会忙活起来,经过打扫、清理后,整个村室焕然一新。她满意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又在服务大厅向村干部了解到最新的政策后才回去,知道了新政策为的是便于回到家向附近的邻居宣传。
“全靠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帮助我脱离了贫困。吃水不忘挖井人,人不能没有良心。我也要力所能及地做些事,来回报党和国家。”周瑞侠说。
周瑞侠今年71岁,年过古稀的她和老伴儿都患有长期慢性病,老伴儿因为股骨头坏死,腿脚行动较为不便,唯一支撑家里收入的2.6亩的耕地,全依靠周瑞侠打理。长期的治疗和用药让这对老年夫妻入不敷出,生活很是拮据。2014年,周瑞侠一家因残因病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了贫困户虽然生活上有了保障,可这位要强的老人却一心想甩掉贫困的帽子,她始终竭尽全力支撑起家庭,没有因为有了干部帮扶、国家兜底就丧失斗志,她坚持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打赢老两口的“脱贫攻坚战”。
结合周瑞侠家劳动力不强等实情,帮扶干部为其制定了10多项精准扶贫措施,除了健康扶贫、残疾补贴、金融贷款扶贫外,还有“孝道扶贫”,县财政局通过财政补贴金额的方式,鼓励子女向县财政账户支付赡养费,再由县财政将补贴10%后的赡养费一同转给老人,以此鼓励子女赡养老人。除此之外,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她家改种油菜等经济作物也增加了收入。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加上个人的辛勤努力,2016年底老两口终于顺利脱贫,如今人均年收入9000多元,实现稳定脱贫。
不返贫才是真脱贫。自家脱贫了,解决了温饱问题,年逾古稀的周瑞侠仍不满足,她还想依靠勤劳的双手,增加经济收入,让家庭生活过得更好。要强又爱干净的她,认为能干好打扫卫生的轻活。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她当上公益岗位的保洁员,干起了村室保洁工作,来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
“我不能因为国家帮扶我,自己就不努力。好生活不是等来的,而是靠自己奋斗来的。过去没法子,只能勉强生活。现在有了好政策,实现脱贫了,就更要争口气了!”周瑞侠如是说。(通讯员 李艳龙 孙文浩)(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