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泉水村:聚焦脱贫攻坚 建设幸福农村
来源: 郑万军 黄玉才 杨富全 2020-11-26 09:02:02 责编: 陈亮

102739817960

近年来,泾县昌桥乡泉水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泉水村位于昌桥乡北面,因境内有一天然地下泉水眼而得名。地域面积9.46平方公里,辖28个村民组,耕地3774.98亩,林地8800亩。总户数710户,总人口2433人,其中外出务工1250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283人,2017年12月村出列。

经过多年来的扶贫工作,全村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都已解决,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今年将全部脱贫。村集体收入逐年提高,在2016年收入6.45万元的基础上,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收入分别为12.1万元、13.25万元、16.93万元、23.45万元。未来几年,村级集体收入可稳定在20万元以上。

竹园桥桥建成后_副本

五年来,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泉水村充分利用村农田、山林等优势资源,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6500亩双季优质水稻种植和2850亩杉木林种植2个特色产业项目,带动一大批贫困劳动者就近就业,增加收入。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和主要依托,通过内部挖潜、外部联系合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其中:2016年烟叶种植项目,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58万元;2017年茶园承包到期后,利用36万元项目资金实施集体茶场改造和进场道路硬化,通过“泉水淙淙”微信公众号及张贴招标公告,实行集中竞标,中标价为每年4.1万元,比前期承包费翻了八倍多;2018年入股鸣泉中草药家庭农场合作种植中草药,投入资金45万元,每年分红3.6万元;2020年,一是实施泾陵米业加工合作项目,投入资金30万元,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8万元。二是着力谋划好2个项目共52万元资金调项工作,通过与泾县云琛商贸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纸制品加工,村集体每年可分红3.58万元,壮大了集体经济。

五年来,帮扶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脱贫成效更加精准。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项目”的要求,因户施策、因人定法,精准发力,积极对接落实各项政策,提高扶贫工作实效。五年来,累计落实到户产业发展项目191户、补助资金27.11万元;为137名外出务工人员申报一次性交通补贴5.77万元,组织132人次参加各项就业培训、农业技术培训获补助5.97万元,为9名贫困人员解决公益性岗位就业;为118户房屋进行了质量安全鉴定,对其中25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和住房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对其中22户脱贫户住房漏水进行修缮;帮扶112人次贫困户子女申请教育扶贫、“雨露计划”补助,涉及资金13.57万元;累计申办扶贫小额信贷53户次,贷款203万元;累计帮扶225户次贫困户享受村级资产收益分红6.24万元;帮扶5户贫困户安装、接通了自来水。

五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保障发展更加有力。一是先后投资219万元完成大冲组、山边组、二甲组、九甲组至上杨冲组、竹元组、河南-大冲组、竹元-丁冲组、塘埂组、杨冲-桥冲组、老屋组、盘冲组、大塘组、泉塘组等17条村组道路,打通扶贫道路最后一公里,方便了村民出行;二是投资53万元新建了竹元桥和岩山两座扶贫桥。三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建设资金300多万元,用于解决村民反映比较强烈的左冲水库下游沟渠年久失修问题,修建砼矩形渠2.2公里,U形渠1.7公里;四是争取到投资1300多万元,进行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原4个台区分设为5个台区,变压器增至10台,改善农户用电问题;五是新建文化广场1处,面积达600平方米,总投资近25万元。该广场配套设施齐全,有文化墙、绿化带、健身器材、路灯、自来水和公厕等;六是优化人居环境,完成“五清一改”整治。此外,解决村医、公卫人员短期缺额问题,加强公共服务保障。

与此同时,争取帮扶单位和选派单位的支持,借助“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机制,合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助推脱贫攻坚。五年来共获宣城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等五家单位帮扶款物85.5万余元(其中宣城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49万元、宣城市人民检察院3万元、县科商经信局9.5万元、县医保局8万元、县文旅局款物16万余元),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及组织阵地建设,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聚焦脱贫攻坚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和美好乡村建设同时谋划,同步实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巩固提升高质量脱贫基础上,让更多村民幸福感不断增强。(郑万军  黄玉才  杨富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