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先有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后有持续低温多雨灾害性天气,泾县昌桥乡童疃村克服困难,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来抓,依靠市银监局、泾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帮扶单位的真情鼎力帮扶,在上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求,认真贯彻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大整改”工作。
持之以恒做好基础性工作。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村重新研究制定2020年度扶贫工作计划;2.完成2020年度扶贫手册更换填写和组织安排帮扶责任人开展走访,深入细致做好入户排查整改,对照调查问卷,坚持贫困户、边缘户每户必到,确保“两率一度”。3.要求各级帮扶联系人要全面了解、熟悉和掌握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内容以及贫困户的基础信息变更等因素,坚决做到及时掌握,及时更新完善。4.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资源条件、实际需求、发展能力等,进一步完善到户到人的各类帮扶措施,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认真研究制定2020年度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帮扶措施“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共制定出64套户方案2000余条具体帮扶措施)。5.认真摸清边缘户底数,建立台账、分类管理,制定帮扶措施、安排帮扶联系人,做好政策宣传工作。6.认真完成全年扶贫手册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填写,安排帮扶联系人积极走访,加强对贫困户的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抓好工作落实。7.帮助实施村级项目库动态调整。调整期间,始终坚持立足村情,进行深入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意见,召开“队委”联席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研究确定,最后填报项目清单进入村级扶贫项目库,坚决做到随时拿得出、用得上。
抓好到村项目安排。严格落实推进2020年中央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项目的建设工作。根据县扶贫局文件精神,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召开“队委”联席会议,研究决定申报了泾县正明米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粮食加工项目。带动4户贫困户就业,现已完成项目验收。同时积极筹集、争取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完成美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修建完成该村水库组村组道路260米,方便附近村民30余户60余人交通出行。完成该村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也已完成。通过美好乡村环境整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到村项目使童疃村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落实好到户项目。做好就业扶贫,首先积极协助有条件的贫困户及时返城复工,同时积极收集有关就业岗位信息及时向贫困户反馈,并做好就业指导。疫情期间该村贫困劳动者落实就业66人,同时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22人申报转移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帮助7人申报秸秆焚烧、公路管护、美丽乡村管护、巡河员、护林员、保洁员等村级公益性岗位,帮助获得稳定的就业收入。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针对该村贫困户、边缘户,大病户、重残户等重点人群的危房摸排工作中,村两委及工作队认真摸排“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方面底数,特别是贫困户住房及安全饮水摸排工作。抓好教育扶贫,通过全面核查,现有贫困户中,子女上学13人,其中,上幼儿园1人、义务教育阶段8人,高中1人,高职2人、大学1人,现已全部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将教育扶贫落到实处,不落一人。开拓特色产业。认真开展特色种养业产业扶贫摸排工作,今年该村共摸排申报15户水产养殖、家禽养殖、家庭作坊等符合产业扶贫达标要求的贫困户,根据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扶持政策的申报实施流程现已全部落实到位。落实金融扶贫,对有产业发展及贷款意愿和偿还能力的贫困户,帮助申报8户扶贫小额贷款,同时认真填写贫困户自我发展风险管控检测表。做好健康扶贫,一是结合入户走访、排查整改,宣传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政策,特别是向2015年底以来的脱贫人口宣传家庭医生签约、“351、180”等医疗保障政策。二是做好全体贫困人口新农合参保及小额人身综合保险等工作。全村64户151人全部参合参保。三是协助及时兑现各种医疗补偿。该村共有42户535余人次享受医疗补偿,补偿资金52万元。四是为9人办理了慢性病证(其中1人为边缘户)8人办理了“两病”证,确保“应办尽办”。五是帮助75人落实家庭医生履约服务(其中有偿签约服务30人,无偿签约服务45人)强化责任监督,督促家庭医生做好履约服务工作。加强旅游扶贫,通过摸排该村12户符合旅游后备厢工程及奖补政策,落实补助资金0.37万元,现已落实到位。完成资产收益到户项目,实施资产收益分红,带动贫困户增收3.15万元,为贫困户带来实在的经济收益。
通过全面落实帮扶政策,2020年童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8万元,比2019年提高20.6%,该村2020年2户5人拟脱贫人口均已达到脱贫标准,正按程序办理拟脱贫。与此同时,以中心村项目及自建配套项目提升为重点,辐射全村的各种“双基”项目效益日益显现,带动村民幸福感稳步提升,宜居美好童疃雏形基本形成。
下一步,童疃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将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姿态和工作热情,坚持立足村情,以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为依托,以发展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为重点,提高产业附加值。持之以恒提高产业支撑能力;以龙头企业及合作社为载体,带动贫困户全面增收;积极发展电商网络渠道,提高产业效益带动贫困户增收,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储益新 叶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