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璧县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持敢干实干、创新驱动发展,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灵璧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
【打造两个中心】
医共体运营服务中心。统筹两个医共体牵头医院建立运营服务中心,一方面抓好“两包”资金管理和使用,做好审核拨付,确保资金健康有序运行。另一方面,抓好“三单”运营机制的协调配合,督促配合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清单15项任务,积极推进内部运行管理清单12项任务,逐步有效开展外部治理综合监管清单22项任务。
医共体业务指导中心。灵璧县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两个牵头医院,做好业务指导,确保“六贯通”顺畅实施。通过专家资源、医疗技术、药品保障、补偿政策、双向转诊、公卫服务上下贯通,进一步解决乡镇居民看病就医问题。
【运用两种模式】
用项目手段推进医共体,让行政领导内行。医共体采用项目化管理模式,把每项任务作为一个项目,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形式,根据任务周期适时配备工作人员,确保各项任务的执行及完成。任务(项目)负责人以目标为导向解决问题,医共体根据实施的目标和情况进行考核,确保总体目标实现,保障医共体战略目标实现。
用企业运作建设医共体,让理念指导业务。以企业创新精神、创新理念、创新思维推动医共体建设。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定位全局,以“服务型医疗卫生”为核心理念,用企业方式管理好成员单位。坚持以健康脱贫为中心,做到与时俱进,医共体牵头医院积极做好资源下沉,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做到三个明确】
明确如何建。结合灵璧实际,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地域相连、业务相通、兼顾既往、方便群众、有效管理的原则,组建两个县域医共体,即县医院医共体和县中医院医共体。
明确如何管。成立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强化对医共体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从政府层面加强行政管理;各医共体协商制定章程,在医共体牵头医院的组织下实行规范化管理。
明确如何共。明确由县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构建两大平台,即资源整合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医共体内部人力资源、医疗业务、健康服务统筹谋划分配管理。
【采取三项措施】
强化主体责任。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医共体建设统一领导和整体规划,强化主动协调、过程指导、监控把关作用,各医共体成员单位,牵头医院主动担当,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属性,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担负起机制创新、有效运行、彰显特色、保障绩效的主体责任。
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联席会议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政策,采取“总额预付、结余留用、超支分担”,充分发挥医保支付在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方面的双重杠杆作用。同时,完善和强化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健康管理机制。
加强考核评估。制定实施以医共体职责履行、基层就诊率、县域就诊率、合理转诊、费用控制、成本控制、收入结构、运行绩效、社会满意度等为重点的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薪酬总额、医共体牵头医院主要负责人薪酬挂钩,以保障试点的有序推进。
【取得四个效果】
就医更方便。推进并形成了县级牵头医院医护人员梯度下沉机制,落实了基层首诊疾病目录、县域诊疗疾病目录,让基层群众在离家更近的地方就能得到医生诊治。
转诊更有序。建立了医共体转诊规范和转诊服务体系,落实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机制,推动了合理就医秩序的初步形成,为提高基层就诊率和县域就诊率打下了基础。
服务更周到。基本建成了县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智慧医疗服务范围不断拓展,自助服务、网上预约就诊、网上报告查询等功能广泛运用,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
健康更贴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惠及更多群众,目前签约40298人,贫困人口33066人。实施慢性病处方管理,加强基层公共卫生管理和考核,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数924908人,实行1+1+1医生组团合作,对服务对象的健康进行连续跟踪管理。(通讯员 张祖会)(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