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自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民生工程以来,本着让孩子能吃到营养、科学、均衡、质优的“营养餐”为原则,采取政府统一购买劳务服务,实行食材统一公开采购,统一验收标准,统一加工配送,统一陪餐制度,统一财政结算的运营模式,在率先实现学校食堂供餐、受益学生全覆盖的同时,民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也得到显著提升。
一是统一购买服务,严把项目预算关。为实现学校食堂供餐全覆盖,2017年5月31日,灵璧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批准县政府将灵璧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府购买服务协议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的决议》。三年来,先后投入3亿多元用新建、改建150所学校食堂,为所有供餐学校食堂配齐配足餐桌、餐饮、配送车、煤气灶等设施设备,并为每一个食堂安装视频监控、实施了明厨亮灶工程。
二是统一平台交易,严把食材招标关。通过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平台,对时令蔬菜、米、油等食材统一通过平台公开采购。所有供货商通过平台统一竞价,参评过程中,6名评委均从市监局、卫健委、农委、畜牧和全县营养改善供餐学校食堂管理员随机抽选组成,评选过程同步全程录像,做到招标过程公开、公正、透明。确保进入平台的所有食品及原材料的采购均能追溯源头,进入校园的食品和原材料安全合格,从源头上降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风险。
三是统一验收标准,严把食材接收关。建立食品原材料采购、供货商定期考核等内外部监督制度。供货商按照合同约定日期将中标食材送到加工中心后,加工中心工作人员负责对中标商家的《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质检报告》《合格证》等资料进行逐一审核,凡资料不符或食材与样品不符的予以拒收。在此基础上,对供应商提供的食材按照国家食材检验标准进行抽检,凡是成分不达标,质量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严格履行退出机制,一次提出警告,两次予以永久性取消营养改善招投标资格。
四是统一加工配送,严把供餐安全关。食材入库后,由两家劳务服务公司负责对食材进行统一清洗、分拣、切割,再使用冷链车统一配送到全县各供餐学校食堂。学校食堂管理员在接收食材时,负责对初加工食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把验,验收合格签字确认后,方可进入学校食堂进行深加工。加工流程实行全视频监管,实行学校供餐负责人和学校食堂主厨负责制,学校严格落实原材料采购、加工制作、食品留样、清洗消毒等环节管理,建立大宗物资和主食入库登记查验制度和食堂从业人员卫生健康检查登记制度,严禁非食堂从业人员未经允许进入食品处理区。
五是统一陪餐制度,严把食材入口关。各供餐学校建立完善了校长餐前试餐和陪餐制度,陪餐人员由行政、当班教师、各教学班班主任、家长代表组成。陪餐人员与学生共同进餐,观察学生用餐环境卫生、餐具卫生、用餐习惯、餐量盈余等情况,总结符合孩子饮食要求的用餐食物,认真做好陪餐记录,自觉履行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出现的问题。同时,在所有供餐学校食堂实施了“明厨亮灶”工程,通过建造透明玻璃窗或玻璃墙以及安装电子显示屏等方式,让广大师生、家长能够实时观看食品加工制作全部环节,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六是统一财政结算,严把资金管理关。按照“统一管理、独立建账、成本核算、收支平衡”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和原材料采购、入库储存、领用加工、会计核算等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 “4+X”(小学“4+1”、中学“4+1.5”)中收取的X部分纳入县财政非税专户统一管理。膳食资金凭借加工企业食材收货单、公开招标采购合同、验收单、发票等,层层把关签字盖章,然后报经县财政部门统一结算,以足额用于学生营养改善,确保无截留、滞留、挤占、挪用、套取、虚报、克扣等问题。(通讯员 赵奇)(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