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黄圩镇:做好产业谋划 优化产业发展营商环境
来源: 2020-12-18 11:23:19 责编: 安徽党媒云

安徽日报客户端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兴旺。提前做好产业谋划,不断以可持续性发展为主线,以精细适度规模经营为抓手,搭建乡村土地流转平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保持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才是农村产业健康发展的方向。

精细适度规模经营

近日,泗县黄圩召集当地企业负责人、种粮大户、村级合作社负责人等,一起商讨谋划镇召开2021年产业项目和村集体经济收入谋划会,谋划会上一致认为要适度规模经营,精准精细精致经营。只有进一步壮大现有的产业扶贫基地、农民合作社等各类带贫新型经营主体,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产业才能不断壮大,带动更多的群众劳动就业。充分发挥林下经济、庭院经济、培育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推行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小鱼塘、小藕塘“五小”建设。不搞“高大上”、不造“亮点”、不设“盆景”。从而突破个体农业瓶颈,发展有组织有规划有规模的农业。探索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和土地托管等土地流转新形式。通过“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方式,将土地集中流转到集体经济组织,再租赁给新型经营主体或入股龙头企业,鼓励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加入合作社,提高生产效率,发挥规模效益。

打造可持续支柱产业

村富才能使村强、村庄才能稳定和谐。现阶段村级集体经济的构成以产业扶贫中的农业种植基地、光伏电站和农机具租赁为主。只有沿着现有的基础,不断发展好管护好产业扶贫,才能够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得到连年增加。通过产业扶贫壮大集体经济,让更多的人有事做,让集体经济有能力发展村庄、服务村民,这样才能成为村庄发展的强大后盾。

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促民富。产业扶贫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在农村“三变”改革、折资入股的大环境下,这些村集体经济收入形成资产收益,部分对贫困户实行再分配,有效地巩固了贫困户脱贫成效,尤其是一些无劳动能力、丧失劳动能力户,使得他们在享受低保等社会兜底政策的同时,也能够深刻体会到村民的劳动成果及党的关怀。

搭建土地流转平台

将优质农田和先进农业技术更好结合。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结构调整。有了“土地平整、集中连片、沟渠相连、道路相通、设施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才能招来金凤凰。黄圩镇近年来,结合镇域土地实际情况,着力破解用地难问题,做好土地流转这篇文章。精细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的前提下,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社会化服务,既可以让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还可以得到比土地流转还多的收益,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既为农民开辟了稳定增收渠道又提高了规模生产所带来的单产收益。

搭建好土地流转平台后,再因地制宜进行产业发展。通过对接招商、能人大户申请等方式,规划流转土地的发展途径,对农户土地进行流转,再以村集体为主体,与业主投资发展实体产业,形成盈利模式,有力促进土地有序畅通、安全稳定流转,壮大产业发展。产业规模扩大,群众才能依托产业扶贫基地、能人大户进行劳动技能的提升,减少失业的风险性,逐渐提高工资性收入,走出通过村集体经济发展促使村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通讯员  朱立杰)(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