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州市埇桥区道东街道紧跟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四力”保障,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
聚焦“向心力”,抓好理论武装学进去
街道通过抓好民兵整组工作,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现有民兵987人,基干民兵47人,其中应急力量30人,专业力量16人,特殊力量1人,普通民兵940人。18到35岁退伍军人服预备役215人,4名民兵营长均纳入社区两委,现役军人44人,一类预备役人员65人。党组织预建到位,骨干整体素质较高,能够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据《宿州军分区关于“战备周”和“战备训练日”的规定(试行)》,街道将“民兵分队训练”作为落实军事训练工作的重要内容,按“分区域组织、分阶段实施、分类型指导”的统筹训练模式,有效地保证了训练的有序开展。
道东街道民兵应急排
提高“战斗力”,深入一线实战练精兵
打战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街道坚持实战实训、按纲施训,一切以实战需要出发,达到以训促战的过硬作风。重点加强民兵应急力量、专业力量、特殊力量的建设,使民兵组织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中坚力量。如购买冲锋舟2艘、皮筏艇2艘,汛期前在汴河三角洲举办水上救援演练。担负春节期间战备值班任务前,进行基本军事技能训练,包含官兵相识、战备教育、队列训练、警棍盾牌术、防爆装备器材操作等。发动民兵参与防汛减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组建医疗救护和消防灭火民兵应急分队参加全省民兵分队现场观摩,涌现出一大批民兵军事训练尖子,激发了民兵参训热情,提升了民兵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激发“创新力”,锻造素质过硬后备军
道东街道选准配强骨干、注重组训创新,树立民兵不怕吃苦、敢于冲锋、能打胜仗的良好形象,大力支持和推动民兵训练、点验工作,圆满完成民兵集训、培训、点验大会等各项工作任务,连续四年被宿州军分区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安徽省首个国防后备班于2018年在道东辖区的宿州应用技术学校成立,实现了国防教育、兵役征集、国防准军事后备生培养“三位一体”模式。现有学生近300人,实行军事化管理,利用业余时间掌握队列训练、擒拿格斗、军事战术等基本技能。街道每年安排2天集训,组织“国防后备班”进行了60公里的野外军事武装拉练,通过走、打、吃、练等增加训练乐趣,锻炼民兵营长和民兵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提高民兵分队成建制遂行任务能力。
道东街道民兵战备日训练
完善“硬实力”,加快转型升级能打赢
为适应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街道投入200多万元,更新完善了武装部战备器材库和作战指挥系统。以建设“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为抓手,投入120多万元建成500㎡的综合性服务站,扎实做好教育培训、就业推荐、培养使用等工作。充分利用绿地空间,打造1000㎡的道东国防文化园、2公里长的双拥示范路及翠园社区双拥示范点。坚持每年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官兵,注重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建设。
新的历史时期,街道将进一步巩固民兵组织建设,真正把军事训练落到实处,锻造听党话、跟党走的过硬队伍,锻造能打战、打胜战的精锐之师,锻造高素质、硬实力的后备力量,推动基层武装工作蹄疾步稳、行稳致远。(通讯员 何丹丹)(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