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近年来,泗县紧盯突出环境问题整改, 在服务发展和保障民生上加压发力,主动作为,使生态环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县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按照《泗县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总体要求,重点推进燃煤锅炉超低排放和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工业炉窑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狠抓工业企业,特别是重点排污单位稳定达标排放。组织大气督查专班,开展夜间专项检查,严格落实“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的“五控”措施,扎实开展道路施工扬尘、建筑施工扬尘等10个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开展“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重污染天气应对和综禁等工作。由生态环境、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组成的大气督查组共查处群众来电投诉的石子加工厂12家,非法销售黄沙、石子22家;开展烟花爆竹禁燃禁放专项检查,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抽调280余人次精干力量,对禁燃区开展3次专项检查;针对建筑扬尘污染立案17起,全县在建项目46个,均配备了扬尘管控设施,41家完成在线监测和远程视频监控联网;规范渣土运输车辆,全县179台渣土车全部升级为新型智能环保车辆;禁燃区清理燃煤炉灶26台,折合散煤量消减90.8吨;城区餐饮店规范安装油烟净化装置825家,对未按要求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的5家单位进行立案处罚;完成全县27家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对未按要求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3家加油站点责令停业整改;排查“散乱污”企业2家,关停1家,整顿1家;7家砖瓦窑企业中,关闭3家,对保留的4家企业持续推进环保深度治理。开展大气帮扶督查工作,2020年8月份以来中央环保通过帮扶督察对189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进行逐一排查,其中95家已关闭、长期停产,94家在产,反馈41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已全部完成整改。
坚决打好碧水攻坚战。为确保水环境安全,泗县围绕国省考断面及重点河流水质达标,制定出台《泗县沱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泗县石龙湖水质达标整改方案》,分流域、分河段进行综合治理。开展污染源排查,共排查污染源286个,县环委办及时向相关乡镇进行了交办并督促整改。开展流域驻点巡查。组织巡河专班对唐沱河、新汴河、新濉河等河流进行常态化巡查,驱离垂钓人员200余人次,驱离非法捕鱼船只40余艘,拆除渔网、地笼500余条,修复新汴河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围网128处。积极推进河道清淤治理工程,沱湖流域草沟、丁湖、长沟3个乡镇积极开展清理中小沟行动,累计完成90余条中小沟清淤任务,完成土方90万方。实施唐沱河治理工程,对唐河进行河道综合整治。对支流支沟入河口的水质超过Ⅲ类以上的各支流支沟全部进行整治。全面清理枯死菹草,完成沱湖流域主要河流及大中沟总长111千米枯死菹草清理工作,累计出动机械396台套,人力880余人,清理枯死菹草及绿苔1.6万余吨。完成流域调水补水连通工程,对沱湖流域内的樊吴大沟、汴沱大沟、索沟及其支沟,进行了清淤治理,目前调水补水连通顺畅,可有效改善沱湖水质。全面清理沿河、沟两岸农作物秸秆,对沿河两岸农作物秸秆做到全部离田,组织人员对抛洒、丢弃在河道、支沟支流岸边的秸秆进行清理,确保河沟水体不受污染。推进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建设运维,泗县1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负荷率均达到设计规模的75%以上,完成建成区65.62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及15公里管网清淤工程。北部8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已完成并通过验收;4座新建污水处理厂、4座扩容污水处理厂工程均已完成并通过环保验收。
坚决开展净土持久战。严控重点土壤污染企业。按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控要求,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加强对产生固废的单位日常环境监管,实行动态更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向社会公布。对录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管理系统名单,要求每年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向社会公开结果,保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安全。严查外地固废入境转移倾倒案7起,行政处罚9人,移送涉嫌倾倒危废案件2起,通过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起到了很好的震慑和警示作用。协调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评估优化和勘界定标,加快监管平台建设,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积极推进违法违规问题整改。(通讯员 贺微微 杨秋秋)(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