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沈塘村群众王青来到村委会咨询父亲王传刚大病临时救助申请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工作人员一次性告知办理事项后,过两天王青就带齐相关材料顺利办理了临时救助审批,整个办理流程仅用了不到半个小时。
既要放得下,也要接得住
“父亲胃癌多次住院、手术花费了很多钱,给家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现在申请了临时救助,一下子减轻了家里经济负担。”王青说,“以前临时救助申请都要通过村居申请、街道审核、区级审批等流程时间很久才能将资金发放下来,现在只要在村里申请、街道审批等程序,资金就能很快发放到我们手里。”
据介绍,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常住人口80500人、享受居民养老保险23250人、享受居民医疗保险60320人、退役军人服务对象1612人、低保户924人、残疾人1887人。今年以来,高刘街道在民政、残联、退役军人管理等49项业务领域实现一线办理。为确保下沉业务“放得下,接得住”,高刘街道高度重视,组织街道部门负责人员、村(居)民政经办人员、民兵营长、残疾人协理员等开展业务能力培训认真学习上级文件要求,吃透审批事项的政策法规,同时,设立行政审批专项服务窗口,做到人员安排培训、流程梳理规范、社会宣传告知“三到位”,本着“审批提效、服务提质”的原则,真正把工作做细致、把政策文件宣传好、把下沉业务办理好,让辖区内的群众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就近办”的实惠,体验到了“便捷办”的舒心。
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成
为了最大程度地方便办事群众,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高刘街道推行“一次性告知制度”。群众要求办理的事项,经办人当场审核其有关手续和材料,对即时办理的事项即时办理;对手续、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一次性书面告知其所需补正的手续和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的要求补正后,立即予以办理,有效实现了无差别提供审核资料、当天一次办成,全流程帮办代办助力审批服务迈上高速路时代。
监督不放松,管理不打折
办理流程简化后,为确保监督管理工作不打折扣,高刘街道提出三个确保,即确保工作有序推进,确保群众办事“一次办好”,确保经办人员的工作实效。主动做好提前对接,对重要指标进行逐项审核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告知添补材料,确保下一次直接办理完成。
承诺告知,容缺受理,即时办结,高刘街道让民生服务“触手可及”,切实担负起了“最后一公里”应尽职责,以“简便快”的服务特质,赢得了辖区内广大居民的一致称赞。
高刘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此基础上切实搞好“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业一证”“帮办代办”等各项工作,打造“满意高刘”政务服务品牌,将更多的便民利民好政策落地落实,让办事群众感受到更加优质高效地服务,更好地推动高刘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郜征 通讯员 陈佳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