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建成了特色蘑菇产业,组建了行业协会,我们农户只用种植、采摘,协会给我们培训、质检、运输、销售,而且每个链条都有一个党小组,党员带头干,党组织做后盾,我们农户的干劲就更大了。”合肥高刘蘑菇产业协会会员张和涛说。
今年以来,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下移党建工作重点,抓紧抓实党小组阵地建设,率先试点创建“党小组之家”“党小组议事厅”,以“微阵地”等“三微模式”为支点,进一步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
“微分组”让交流心贴心
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标准,高刘街道将辖区划分为612个网格,试点在网格上成立党小组。根据地域、产业、行业特点,组建产业型、带动创业型、党员集聚型党小组;根据党员的年龄结构、特长兴趣等情况,组建志愿服务型、群众文化型等党小组,把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扎到各领域的每个角落,确保党在基层的前沿阵地全覆盖。目前共设置乡村旅游党小组、田园农耕党小组、爱心速递党小组、幸福助拆党小组、家园文体党小组五大类。
“微阵地”让议事面对面
该街道以集中、方便、适用为原则,鼓励党小组有效整合农家书屋、小区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兴建“党小组之家”等阵地,积极开展一次志愿服务、一次集体学习等“五个一”活动,把党组织活动延伸到普通党员和群众,最大限度满足学习、教育、讨论等日常需求,缩短服务距离和服务范围。先后打造了“天河晒谷场议事会”、“连环心连心党员之家”等阵地,利用农闲、饭后茶余时间,见缝插针地进行微教育,通过“小切口”阐明“大主题”。同步建立“党小组与村民议事日”制度,梳理对群众急需且有能力办成的事情,开通“绿色通道”快办快结,一批小区绿化、农田灌溉、慰问救助等“身边事”得到了有效解决。
“微服务”让发展肩并肩
充分发挥“小阵地”的“大作用”,全年开展各类志愿活动46次,参加人员达300多人次,使“微阵地”不仅成为“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的实践载体,更转变为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厘米”的有形载体。与此同时,立足本地特色蘑菇产业,组建行业协会,引导协会党员担任经纪人,创新“党小组+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工作机制,引导致富党员“做一次宣讲、上一个项目、带一批群众、富一方经济”,把千家万户的小户种植与大市场对接起来。合理划分种养培训、收购质检、包装升级等特色党小组,全面参与服务“超市蔬菜直供基地”建设,在党小组的带领下了解行情,寻找市场、发展订单。今年累计销售总收入突破200万元,实现了党小组抓产业、党员创实业、群众富家业。(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郜征 通讯员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