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植保部门预测,今年小麦赤霉病存在偏重至大发生风险,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为全面打好小麦赤霉病防控硬仗,保障小麦生产安全,促进稳粮增收和提质增效,近日,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
从人工喷洒到无人机飞防 防治效率大大提高
4月27日,高刘街道青山居委会。地面上,数千亩小麦绿浪滚滚,天空中,六架无人机同时喷洒农药,场面十分壮观,吸引不少农户前来观摩。
“以前人工喷洒,一个人一小时最多喷洒2亩地,现在一架无人机,一个小时就能喷洒40~60亩。”高刘街道农业发展部负责人介绍,使用无人机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可以实现农药减量。
无人机喷洒具有高浓度细喷雾的特点,通过全自助GPS定位,不会出现重复、漏喷,要比人工喷洒农药用量减少20%。同时,使用无人机,农户再也不用背着药筒打药了,人药分离,大大保障了农户的身体健康。
今年,高刘街道利用21万元小麦赤霉病防治专项经费,对辖区3万亩的小麦进行统防统治,带动高刘辖区群众开展飞防作业。
此时,高刘街道洪店居委会也在进行无人机飞防作业,“我们公司从去年开始就使用无人机防治,此后,群众就再也不认可传统方式了。”喜树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周跃告诉笔者,他们公司共有2000余亩小麦,使用无人机2天就打完,为及时开展赤霉病防治争取了时间。
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时效性强,高刘街道通过加大植保无人机和自走式喷雾机推广力度,大大提高了赤霉病防控效率。
从整合资金到提早宣传 消除群众等药思想
高刘街道派出3名农技人员包村到户,到田间地头对农户开展技术指导。
在高刘街道西片区,提醒农户防治赤霉病的条幅随处可见。“现在正值小麦扬花期,必须抓紧打药,见花就打。”街道派出3名农技人员包村到户,到田间地头对农户开展技术指导。
“今年防治工作最难的地方是小麦抽穗期不一致,不能打早,也不能打迟,而农户的习惯是,看到别人打药,自己就打。”街道农业发展部部长刘俊说,高刘街道去年秋种期间,遭遇了罕见的连阴雨天气,严重影响小麦正常播种,“小麦播种期拖得长,早播和晚播相差近一个月,导致防治时间不一致。”为了让农户掐准打药时间,街道通过QQ、微信、发放一封信等形式,宣传防控形势和关键技术。
在田间,青山居委会群众江波介绍,自己已经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打完药,“去年赤霉病严重,小麦品质受到很大影响,价格卖不上去,今年尤其不敢掉以轻心。”
刘俊介绍,高刘街道辖区内小麦4月上旬开始抽穗,4月23日根据不同地块的生长情况开展了小麦赤霉病防控作业。据统计,截至4月28日,防控面积已达6万亩次左右。
据了解,今年高刘街道利用项目资金21万元,实施3万亩小麦病虫全程专业化统防统治。“因为赤霉病只能防,不能治,所以我们要把工作做到前头。”高刘街道农业发展部部长刘俊说,“如果错过最佳防治期,一旦染上赤霉病,将会给小麦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郜征 通讯员 陈佳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