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治理的最末梢,民生服务的最前沿,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致力于解决“征迁村民集中安置后社会服务管理”,聚焦聚力基层治理,以服务为目的,以自治为抓手,推动从“各管一域”到“一域共管”,探索出了一条“一站多居”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描绘了“齐头并进优势共享”的发展路线图。
党建引领,变“一马当先”为“万马奔腾”
该街道采取“小调整、大稳定、支部基本不动”的方式,与社区工作站同步整合。成立新桥社区工作站临时党委,将3个村居党组织划入管辖。除党建综合、城管管理等5个内设机构外,专设居民服务指导站,由工作人员轮流“站岗”,负责社会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接待群众来访来电等服务。工作站牵头揽总,发挥属地优势,集中精力、整合力量,积极做好蔚来汽车等重大项目保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广泛凝聚发动党员中心户、共建单位等多种力量,开展“小单元作战”“网格化管理”,妥善安置登记长鑫返工来肥人员650人,筑牢返工复工抗疫防线。
融合共建,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
高刘街道强化临时党委统筹协调功能,有效整合辖区内条块力量,构建内外互动的大党建体系。先后与中国电信肥西直属党委、首创水务长岗党支部等7家企事业党组织主动对接,成立党建联盟体,定期合作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深入推进区域化党建联建共建。并携手中外运、唯品会、罗森等企业党组织,精准对应就业需求,成功帮助本地5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实现了组织联建、活动联抓。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标准,实行工作人员包楼、楼栋长包户的“双网格”模式,搭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楼栋长”三级治理体系,77名楼栋长正式上岗。探索运行“老书记工作室”,聘请29名退职村干,解决群众身边信访、征迁等难题,在协商村社事务、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中起到补位和辅助作用。
开放共享,变“私人专属”为“大众共享”
该街道结对联盟长鑫党委,开放共享1000㎡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场所,打造辖区群众、企业党员学习交流平台。针对商圈公共服务配套短板,整合统筹资源,设立1.3万㎡的免费临时停车场及菜市场,满足周边居民员工需求。携手合肥科学协会、市药学会、合肥师范学院行知学堂等多家单位,开展各类科普教育、亲子阅读等活动30余场,服务人次达2000余人次。筹建了“新桥宝妈就业培训基地”,全年培训人次达700余人。(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郜征 通讯员 陈佳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