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实效,全椒县古河镇立足实际,打造“党建引领 三治三和”品牌项目,通过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引导村民自治实践等方式,疏通乡村治理中的痛点、堵点,形成了“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良好治理格局。
党建引领,做好党和群众的“传声筒”。成立以老党员、老村干为核心的村民理事会,将红色基因融入乡村治理末梢环节,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独山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党员干部、理事会成员带头打扫环境卫生,协助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宣传政策,自觉动员亲友率先实施,及时反馈群众需求,有力推动了政策落地。目前独山村已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简易构筑物21处、旱厕48座、废弃畜禽圈舍41个,清理乱堆乱放153处,规范堆放物22处,清理池塘6口16.5亩、沟渠382米,平整长期荒芜地块13.8亩,栽植果树260余棵,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真抓实干,当好矛盾调解的“老娘舅”。村民理事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排查得早、发现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覆盖村居、人地情况熟悉的优势,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和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结合起来。石溪村村民葛庆怀和王恩元骑电瓶车发生碰撞,针对谁付主要责任以及如何赔偿问题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汪下党小组组长、村民理事会成员童宗武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调解,童宗武平时为人公正且威望较高,矛盾双方都愿意听从他的调解,很快双方和解,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实现治理“零距离”,问题“零扩张”。
共商共议,当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村民理事会对集体组织范围内的公共事务开展议事协商,将“四议两公开”等议事载体嵌入理事会,引导村民参与民主决策,实现自我管理和服务。理事会的建立改变了以往村民自治碎片化现象,形成合力,搭建起村民共商共享共治的良好平台。古河村上庄水塘长年无人管理,周围居民在塘埂开荒种植引发矛盾,上庄村民理事会多次召开碰头会,在征求多方意见后形成统一方案,将水塘以每年3000元进行发包,发包所得用于水塘周围环境改造。理事会充分发挥了村民的智慧,以自治的力量创造村级集体收益,有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祁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