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没亮就出发,忙到凌晨才下班,汗水湿透衣衫,掰疫苗瓶掰到手起泡,手臂累酸身体累瘫,嗓子沙哑也顾不上喝水,积劳成疾带病坚守岗位,披星戴月在凌晨接收疫苗入库,一线医务人员靠着顽强的意志,支撑起超负荷运转的身体,“5+2,白+黑”,这就是近期预防接种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常态。
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业绩。萧县卫健系统各有关部门时刻保持冲刺攻坚态势,在全市率先完成阶段性疫苗接种既定目标任务,截至6月30日,萧县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816732剂次,其中第一剂累计接种416072剂次(省下达任务数401372剂次,完成率103.66%),第二剂累计接种393021剂次(省下达任务数386534剂次,完成率101.68%),第三剂累计接种7639剂次。于6月29日上午10点,提前恢复接种新冠疫苗第一针。
和时间赛跑,是凌晨时分的担当。当午夜疫苗冷藏车抵达接种点时,接种点负责人早已等在门口准备接苗。深夜里,他们将送达疫苗的编码、生产日期、数量等信息进行了详细比对,待确认无误后,将疫苗放入预防门诊冷链室的新冠疫苗专用冷藏冰箱中,等待第二天接种。在每一个静谧的夜晚,医务人员的身影成为开启萧县新冠疫苗接种点新一天的序章。
接种分秒必争,是清晨6时的尽责。新冠疫苗接种人群基数大,为了保障辖区内居民的接种需求,萧县各接种点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12个小时以上已是常态。平均接种点每个接种台护士要接种约600余人。很多工作人员都从清晨5点忙到凌晨2点,而在短暂的休息后,第二天早上6点前又按时到岗,投入新一天的接种工作中。
毅然坚守岗位,是夜晚24时的为民。为满足上班族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还能进行疫苗接种的需求,各个接种点延迟了下班时间,重设了06:00~23:00的“晨间+夜间”模式,落实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面对群众晚上加班到几点的疑问,我们的医务人员回答道:“只要我们有苗,而您还在等待,无论多晚都会接种!”
夜深人静职守,是午夜0时的使命。每天疫苗接种台工作结束后,各接种台负责人需要认真清点剩余的疫苗数量,确保已接种疫苗数、签订的知情同意书数、电脑登记的接种数三方完全匹配后完结工作,这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盘点疫苗后,他们回到接种工位清理医疗废弃物、消毒台面、整理物品、打开紫外线灯消毒工作区域……待一切收尾工作结束,已经接近午夜。此时,她们才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各自回家,彼此除了眼神告别,已没力气多说半句话,第二天将不辞艰辛,继续奋战。
从县人民医院抽调到各个接种点的医疗保障救治医生,因回家路程遥远,需24小时驻守在接种点,将近一周不能回家,一名护士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在家含泪说到,“我只想和我的团队一起努力,加快接种速度,减少群众排队等候时间,让他们能早点回家或回到工作岗位上……”
一支疫苗承载了太多国家的嘱托和医务人员的辛劳,一针针新冠疫苗经医护人员的双手构成了捍卫人民生命健康的铜墙铁壁。一线医务人员以身心践行职责使命,默默坚守在岗位上,步履不停、倾情奉献,他们用汗水和付出诠释着平凡岗位上的责任和担当 ,在平凡中彰显“医务精神”,用行动书写不凡华章。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他们用萤火之光照亮群众健康之路!(任莉)(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