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一场强降水侵袭省城合肥,“排水卫士”们像往常一样,坚守在城市抗洪防涝一线。而在合肥市城市防洪指挥调度中心,另一场关于“智慧防汛”的战役也打响了——全省城市防汛排涝信息调度平台建设工作会议正式召开。
15个地市城市排水防涝的负责人
合肥“取经”
本次会议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汪恭文处长主持,吴桂和副厅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我省15个地市分管城市排水防涝的负责人分别汇报交流了当地防汛排涝信息系统建设情况。会议强调,城市防汛排涝是保障城市发展安全的重要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清醒头脑,高位推动预警调度、应急处置和积涝点整治工作;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从资源整合、功能完善、使用调度等方面建设好防汛排涝调度平台;要充分发挥调度平台优势,利用信息化平台打好防汛排涝这场硬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本次会议上,合肥市排管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该市的城市排水防涝信息调度平台建设应用情况,并现场演示了调度系统。据介绍,合肥市排水信息化管控平台包括防洪指挥调度系统、厂站网智慧排水系统、分流制地区雨污管网GIS系统等三大系统的应用。
合肥已建成城市防洪应急调度
“智慧”系统
“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全市排水监管数据的标准统一、多部门关联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市区两级排水业务的信息化覆盖。”据合肥市排管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集成了合肥市、区已建的下穿桥积水监测设备、视频监控、管网液位计及排涝泵站运行工况,整合了接入水文、气象雨量水位实时数据,并共享了公安视频资源。其中,城市防洪指挥调度系统集成下穿桥积水监测设备116套,视频监控261路,接入66座排水泵站液位和运行工况信息,共享接入水文、气象雨量水位75处,公安“雪亮”视频10万余路等。“在防汛‘技防 ’硬件环境基础上,面向全市范围打造了一套集实时监测、预警发布、指挥决策、分析总结为一体的协同指挥系统,实现了城市防洪应急调度的‘时效性、可视性、智能性、共享性’目标,为城市防汛工作建立了一个贯穿雨前预警、雨中调度、雨后总结全流程的业务支撑系统。”
据该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在降雨之前,可通过系统内实时台风路径、卫星雷达云图和市区网格化短时预报信息,对于市区降雨的强度、分布趋势进行实时监测,依托系统内短信平台和多功能报话机及时向全市相关防汛单位、人员发布预警信息、人员物资调度指令和相关工作安排,运用GPS定位及视频监控手段监管各单位应急车辆、值守人员到岗情况,督促各成员单位提前做好相关应对防范准备。
合肥防汛应急管理机制让合肥市民
幸福感满满
降雨期间,通过下穿桥及易积水点视频监控、积水报警信息、管网冒溢预警、巡查人员上报信息,热线电话、舆情智能搜索等多元化积水信息采集方式,全面收集市区积水点位情况,再结合市区实时雨量、河道水位数据和排涝泵站运行工艺,依靠排水模型对积水点积水趋势进行模拟,利用短信平台和报话机对防汛单位动态发布现有积水信息、积水隐患点和处置调度指令,并运用GPS定位及视频监控手段对积水处置情况进行过程监管,直至积水消退后取消积水点信息。当降雨量及河道水位达到预案启动响应级别时,根据预案及时启动响应,并根据级别情况通过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开展相应的调度布置工作。
“汛情结束后,根据人员值守到岗情况、积水处置响应效率和过程记录,通过积水一张图对汛情中出现的积水情况进行复盘,从主观和客观因素上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积涝隐患问题等客观因素进行梳理、督办整改、逐一销号。”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运作,合肥市已形成了一套防汛应急管理机制,“以大数据为基础,实现了雨前预警、雨中综合汛情变化实施应急救援的快速联动,通过智慧化手段,解决了多部门会商、跨区域调度和过程监管考核问题。”(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 通讯员 李阳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