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四部曲”——安徽省宿州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的履职实践
来源: 蔡维鑫 2021-07-13 10:11:49 责编: 陈亮

微信图片_20201222093315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和活力源泉。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来抓,以提高代表依法履职能力为目标,以丰富代表闭会期间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长效机制,开启了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的崭新篇章。

奏好培训“共鸣曲”,让代表履职更有能力

代表工作要想有所发展,加强代表履职培训是基础。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学习培训、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作为加强地方人大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各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进行培训。

坚持“线下”和“线上”学习培训相结合。2018年1月,针对换届后新当选代表较多的实际,市人大常委会举办了驻宿省人大代表初任培训班,代表们集中学习了人大代表如何履职以及《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使他们更快地进入了角色。为克服疫情影响,2020年3月和6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动员各级人大代表通过手机、电脑,收看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办公厅原巡视员李伯钧主讲的《推动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提质增效》和《学习贯彻全国人代会精神进一步做好地方人大工作》线上公益直播课,切实将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代表闭会期间学习提升有机融合。

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学习培训相结合。2018年5月和2019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分别举办了两期全市加强人大工作和建设培训班,邀请了省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办主任徐丛华等专家领导,就《新形势下的代表履职和代表工作》和《乡镇人大工作概述》等多个方面作专题辅导,使参训的各级人大代表更深入地接受和掌握了宪法及基层人大工作等业务知识。坚持每年分批次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各县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和机关人员赴全国人大培训基地、省委党校等地开展履职培训。科学编制代表培训规划,2019年,共组织30名驻宿省人大代表参加省人大财政经济、城建环资等专题履职培训,41名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参加省人大举办的培训班,进一步开阔了履职视野,增强了履职本领。

奏好联系“交响曲”,让代表履职更有活力

代表工作要想有所提高,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是重点。市人大常委会有计划地安排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了解人大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以便于从中得到履职启发。2020年,共组织150多名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列席省、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各类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拓宽了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

推动落实“双联系”制度,注重发挥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架起了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完善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全市1万多名代表通过各类履职载体和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定期走访代表和代表小组制度,主任会议成员联系1个代表小组和1个乡镇,驻会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3~5名基层市人大代表,通过走访、电话等方式,多次赴县区、所在代表小组和乡镇开展活动,听取代表对人大和“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建议,了解基层代表工作、生活和履职情况,协调解决代表履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的积极性。

立足新时代“两个机关”建设,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意见》,促进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牢记初心使命,更多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发挥市广播电视台、《拂晓报》和《宿州人大》等媒体报刊作用,开设“人大代表风采”等专题专栏,重点宣传报道代表活动和履职先进典型,讲好人大代表故事,积极传播正能量,为代表履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奏好活动“进行曲”,让代表履职更有动力

代表工作要想有所成效,丰富闭会期间活动是关键。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人大代表主体地位,准确把握代表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代表工作活力持续增强,代表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持续激发代表履职动力,不断扩大代表对省、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参与,积极服务和保障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常态化组织代表旁听案件庭审,推荐人大代表担任市纪委监委特约监察员、市司法局立法咨询员等。精心组织驻宿省人大代表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赴滁州、蚌埠等地集中视察。认真谋划选题,组织好省人大代表专题调研工作,形成专题调研报告7篇。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共组织动员省、市人大代表1000余人次,参与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民营企业司法保护专题调研等各项活动,在服务发展中展现了担当作为,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职责和使命。

持续规范代表小组建设,在把握方向、选好内容、注重方式中不断提升代表小组活动实效。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组建了6个省代表小组,注重代表的专业与行业特点,将400多名市代表按照区域编组,组建31个市代表小组。制定代表小组活动室建设规范,对活动室名称、制度、上墙内容、活动档案、代表小组长工作职责等予以明确,建立五级代表小组活动室599个。注重推选政治素质高、组织能力强、履职热情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代表担任代表小组组长、副组长和联络员,基本实现了代表小组活动有场所、有制度、有计划、有保障、有档案、有实效的建设目标,切实发挥了代表小组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的阵地作用。

奏好督办“协奏曲”,让代表履职更有合力

代表工作要想有所建树,增强建议办理实效是根本。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高位推动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每年举办“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交办会”,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及时修订完善了《宿州市办理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法》,编印了《宿州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及办理情况资料汇编》,对建议的提出、交办与办理、办理情况的检查督促等环节予以进一步细化。

为切实提高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办理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将具有代表性、事关民生的代表议案和建议确定为年度监督重点,坚持主任会议成员集体督办议案和领衔督办重点建议,一大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创新代表建议办理机制,把代表建议问题解决率作为提高办理质量的着力点,由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牵头,人选工委和市广播电视台共同参与,开办了“我建议我督办”电视专题节目,向社会公开部分代表建议的办理过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对代表在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2件议案和188件建议,及时交办、跟踪督办,实现办结率100%、代表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100%。

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有力地提升了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实效,更推动了办理工作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让代表议案和建议落地有声、民意开花结果。近年来,全国人大办公厅《联络动态》《人民代表报》等多次刊发和报道了我市加强代表小组建设经验和议案建议办理等工作。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宿州市人大常委会对代表工作的探索历程,诠释了用心倾听人民呼声、用情回应人民期待的庄严承诺。正是这履职实践中一组组生动的数字和一件件鲜活的事例,奏响了一曲曲动听的“民生乐章”。(蔡维鑫)(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