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刘街道:创新“五苗”育才流程 助力青春基层治理
来源: 2021-07-29 16:59:28 责编: 王素英

714875787563859352

自2016年5月,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启动三批次104名平均年龄31周岁村级后备干部选拔招聘工作,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71人。近年来,为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培养,高刘街道常态化实施年轻干部培养“五苗”育才流程,打造村级后备力量培养链,通过量化标准“育苗”、多渠道“助苗”、多方式“墩苗”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辖区村级后备干部的能力素质,提高村(居)两委队伍活力,着力培育一批朝气蓬勃、工作踏实、作风过硬的“好苗子”,激活村级后备力量“一池春水”。

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扎实“育苗”

该街道建立青年村级后备人才储备库,组织引导村级产业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等不同领域人才“进村(居)、进网格、进群众”,编织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人才网络。聚焦后备干部能力素养,充分整合各方优质资源,搭载“红源宣讲”“小候鸟之家”等载体,运用“案例式+体验式”互动模式,创新业务知识培训、交流研讨、拓展训练等学习方式,提升学习兴趣,促进年轻干部拓展理论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素养,强化高刘服务青年队伍支撑。

1

建立结对帮带机制,悉心“助苗

围绕“优秀村(居)书记带为民服务”模式,高刘为每位年轻干部选配一名帮带“名师”,以关心关爱、专业引导、提醒督导为主线,以增强社区组织和青年群体的凝聚力为着力点,定期开展谈心谈话、跟班锻炼、基层走访等活动,组建发展社区青年自组织,先后成立“小候鸟”志愿服务队、“青山宣讲团”、“佳佳说”“红源宣讲队”等青年自组织队伍,通过开展政策宣讲、科普宣讲、党史学习等基层活动发挥“青”字号品牌力量,助力年轻干部在“一对一”的帮带提升中平稳驶入成长“快车道”。

2

落实轮岗交流机制,深入“墩苗”

高刘街道结合中心和重点工作,有意识地引导年轻干部参与项目建设、信访维稳、基层治理、防违控违、拆迁安置等重点工作,突出窗口岗位锻炼、突击性任务历练、重点工作实践,成立青年之家志愿服务队,吸纳返乡大学生、乡村好青年、年轻村干部等参与疫情防控、公益义诊、扶老助老等志愿服务,举办青年创业就业、技能提升、爱好培养、交流对接等活动,培养年轻干部基层工作经验和独当一面的本领,增强青年与街道之间的情感链接,提升青年归属感融入度。对经得起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实行“一人一策”精准培养,优先选拔任用。

实施跟踪管理机制,全程“护苗”

该街道灵活运用专项调研、个别访谈、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调查等形式,全程跟踪掌握年轻干部实践项目的进展情况及现实表现,编制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实时掌握年轻干部成长动态。此外,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以丰富基层“小候鸟之家”服务功能为出发点,架起服务型团组织桥梁,打造综合性青年服务阵地,把青少年服务项目落在阵地,激活团属活动阵地功能。开展两法宣传、禁毒教育、留守儿童慰问、防溺水教育等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引导年轻干部培养良好兴趣爱好,积极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法治环境,悉心呵护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3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生根“壮苗”

此外,高刘还细化年轻干部管理举措,制定《高刘街道村级后备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激励作用,开展月度总结、季度自评和年度考核,根据综合考核结果及时调整后备干部库,打通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通道。对参加学历教育、岗位职称、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证书的年轻干部给予适当奖励,全面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和热情。(通讯员 陈佳佳 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郜征 文/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