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推进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区发展 争当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头雁”
来源: 刘涛 张长朋 2021-08-02 09:13:21 责编: 陈亮

微信图片_20201222093315

萧县坚持以上海张江产业优势和管理模式为依托,通过搭建沪皖新兴产业战略合作平台,抢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萧县经济开发区)列入全省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推广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区合作经验写入安徽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园区发展获得安徽省委和上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高度评价。

微信图片_20210802091121

打造三大合作平台,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

一是打造沪皖合作战略平台。以“基金+基地”“投资+服务”模式,通过股权注资引导和吸引新兴产业落户,建成集聚发展平台。张江萧县高科技园成为张江高新区首次在县级揭牌的示范基地,先后获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宿州市首家)、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省级引才奖补I类平台等称号,园区发展被列入长三角地区合作工作要点,带动了近两百个长三角、珠三角重大项目落地。

二是打造产业引导基金平台。以地方政府(萧县)投资平台作为出资人,久有基金作为管理人,设立10亿元规模的政府性产业引导基金,与张江高新区久有基金成立合伙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引导一批、自主吸引入驻一批方式,引导和培育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打造园区运营创新平台。按照第四代产城融合社区标准,由宿州市本级出资1亿元和萧县共同成立高新建投公司,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PPP模式进行建设运营管理,将原闲置政务中心改扩建成面积10.5万平方米,集科技研发、企业孵化、综合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园区,与中国产业园综合实力Top10的上海房德科创集团达成合作。

规划产业发展导向,促进园区高质量融合发展

一是部署创新孵化体系。围绕智能制造、新材料、大健康、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以投资融资、科技服务、创业辅导、公共服务、人力资源“五增值”为主要内容,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战略新兴产业、传统支柱产业的骨干企业,进行全产业链和创新链配套支撑。目前,园区累计注册企业78家,其中通过股权投资企业17家,股权投资金额7.38亿元,入驻企业拥有知识产权183项。2020年,完成产值25亿元、税收1.7亿元。

二是辐射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园区商业配套为抓手,增加公众设施网络化布局,突出园区垂直绿化、节能、环保、亮化特色,打造创新创业人才的人心工程,为高端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产业创新人才提供优质生活环境,实现“本地就业、本地居住”。2020年以来,组织企业参加招聘活动10场,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解决用工190余人次。

三是推进产城融合社区建设。园区规划建设在突出主体功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集休闲娱乐、书画文化活动、商业配套、科研交流、技术展示、科普教育一体化的绿色科技示范区域。园区以众创空间、人才公寓、会议中心、书画创意中心、商业配套等为核心的服务设施全面完善,综合配套能力和承载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在凤城新区规划建设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凤城园,吸引带动更多高科技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萧县。

微信图片_20210802091127

开展常态化精准式服务,持续优化园区发展环境

一是开展政企帮扶。建立服务企业工作小组机制,深入开展“四送一服”,专班专人对接企业,开展常态化企业帮扶,对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分门别类进行处理,促成50个要素项目成功对接。组织“春风行动”张江萧县高科技园专场招聘会、现场招聘、网络同步直播,1200余人次参与,近4万人观看直播,429人达成用工意向。

二是加强政银企对接。举办“上市政策辅导会”“萧县政银企对接会”“融资对接会”,为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通过专利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税融通等业务,完成资金要素对接项目6个,达成融资意向1300万元。推荐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参加基金公司路演活动,全面提升为企服务水平。

三是深化企企协作。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引擎、“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战略规划,完善产业配套,进一步加快融合发展速度。引导符合“专精特新”方向的中小企业与本地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支持萧县籍企业扶持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以“孵化+辅导”功能为依托,鼓励“龙头+配套”协同发展,促进产业“转化+协作”配套。

科学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实现“弯道超车”

一是区域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全面接收上海张江创新策源地的辐射带动,设立驻长三角•上海投资促进中心,由县级负责人专职、专班驻点对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带队赴上海科创办共谋合作发展。在积极对接上海张江的同时坚持东向发展,“扇形”对接徐州,构建“4+N”交通路网,布局实施“4轴”联动,打造“3+N”产业发展平台,加快承接徐工机械制造等产业疏解,积极参与徐州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中心配套建设,与徐州泉山区签署深化合作协议,从拓展招商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等10个方面推动跨行政区产城融合发展。2021年,全县共招引项目50个、总投资198.7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5个、投资191.5亿元;已签约项目49个、投资193.7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34个、投资186.5亿元。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推动双创平台高质量发展,已争创5个省级双创平台,先后与周边省市6所高校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安徽璜峪电磁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入选省“115”产业创新团队;伊美特(安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纳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2家企业入选皖北产业创新团队;安科迪推出全球第一款多摄以及项目动态视频智能监控相机,应用于上海浦东、虹桥机场、杭州东站;美国水质协会金牌会员伊美特净水系列作为国产品牌应用于大兴机场;来自无锡国威PTC热敏陶瓷项目,2020年实现产值9000万,拟新上扩能项目;尤泰克微创医疗光学内窥镜项目已获得4个二类医疗器械认证,新建扩产项目已签署投资合同;安徽纳微研发中心设立首个博士流动工作站、参建院士工作站,启动年产5万吨水性功能型植物涂料项目;佩米众创空间获省级认定,通过宠物用品“电商+制造+物流+扶贫工厂带动”模式带动产业链发展。

三是产业集聚效能初步显现。围绕智能制造、新材料、大健康、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促进入园企业从最初需要产业基金股权注资引导入驻,转化为受张江高端平台吸引主动入驻,初步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目标。携手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情报研究所在园区成立先进材料研究院,参与筹建新材料研发平台,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园区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78家注册企业中获批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培育企业3家;省科创专板挂牌企业4家、规上企业4家。(刘涛 张长朋)(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