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汲取入夏以来国内各地学生溺亡教训,萧县教体系统“七举措”做好学生防溺水工作做好学生防溺水工作。
一是责任落实到位。全县教体系统实行包保责任制,建立校园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安全工作责任体系,按照“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教体局班子成员及机关工作人员包保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直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人员包保辖区学校,基层学校班子成员包保年级、班主任包保班级,教师包保学生;确保学校每个岗位、每项工作的负责人、每一个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担负起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管理和教育的义务,自觉承担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做到与家长签订学生防溺水工作目标责任书、学生签订防溺水承诺书100% 。
据统计,自5月30日以来,全县学校召开防溺水主题校班会4836次,已指导学生做2次以上防溺水教育作业,开设防溺水知识宣传专栏,并出班级黑板报4859栏。
二是宣传教育到位。全县学校持续开展防溺水“十个一”专题宣传教育活动:第一、上一堂防溺水的宣传教育课(放暑假前开展)。第二、节假日前开展一次安全教育。第三、进行一次案例警示教育。这里强调,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要改进,大家要借鉴学习交通事故来警醒家长,警醒我们的孩子。第四、印发一份游泳安全和预防溺水安全手册。第五、召开一次家长会。第六、开展一次家访。第七、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第八、组织观看一次“防溺水”安全教育片。第九、每周按课表规定上足安全课,设置防溺水安全专线,24小时专人值班值守。第十、做到一系列的防溺水提醒。提醒工作学校均要留有依据。要做到反复提醒,反复强调。教导学生遵守“六个一”:一、不私自下水游泳。二、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三、不在无家长、教师带领下游泳。四、不到未设置安全设施、救援设施的水域游泳。五、遇到他人游泳溺水时,沉着冷静对付,不熟悉水性的同学不要盲目施救。六、遇到同学违规下水,一定要及时向家长和学校进行报告。三是防溺水一会:学会基本的应急自护、自救方法。
三是家校联系到位。全县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开展“万师访万家”、家校联系卡、印发《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提醒家长履行好监护责任,做好孩子的安全监管和教育,特别是双休日、节假日的安全监管。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逐一告知到位,提醒他们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保障子女生命安全。全县学校已印发致家长一封信19.5万份,并做到每日一宣传,在班级群推送案例警示,在家长群推送提醒信息。
四是隐患排查到位。各中小学对本校爱好游泳、玩水的学生开展一次全面排查、登记,落实好教育和监管的措施,特别关注低年级学生、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及在校外租住民房的学生等重点群体,把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为重点内容,对他们多做思想工作,阐明擅自玩水的危害性;同时指定专人包保这类学生,进行经常性地安全提醒与教育。组织力量,对校园内及周边水域的安全隐患开展排查巡查,做到排查一处整治一处,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处;在校园内及周边的池塘、喷泉、小溪、河道、沟渠等易发生溺水的地方设立防溺水警示标志,给校内水塘加装了防护网(栏);并安排人员协助水域权属单位或个人对可能发生溺水事故的危险地段开展安全巡查工作,确保学生安全。
据统计,全县,排查水域3817处,消除安全隐患170余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牌4129个。
五是综合治理到位。建立健全学生安全信息通报机制,认真落实课堂点名制度和因故缺勤学生的情况查询制度,实行外出请假和销假制度,切实做好缺课学生登记和家长联系工作。充分利用学校家长微信群、班级学生微信群,建立高温、雷雨等自然灾害通报预警制度,及时向教师、家长、学生预警。建立学生校外安全防护小组制度。全县农村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居住地情况,成立校外安全防护小组,选取其中一名学生为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结伴按时上下学,进行相互监督、共同防止擅自下水行为。目前,全县农村学校已建立2千余个校外安全防护小组。
六是监督检查到位。坚持以常规检查与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不间断、不定期深入学校进行防溺水工作开展情况督查,同时将每次督查情况纳入了学校的年度安全目标考核内容。督促学校严格落实24小时值、带班制度,学校周边水域巡查巡逻制度,确保预防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和管理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七是五个紧盯到位。暑假期间,该县教体系统防溺水工作做到五个紧盯:一是紧盯宣传教育;二是紧盯关键时间节点;三是紧盯重点危险水域;四是紧盯重点学生群体;五是紧盯安全责任落实。与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联动,协同做好全县青少年儿童防溺水工作,维护社会稳定。(陈昕)(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