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高铁建设征地纠纷
近日,安徽省司法厅公示了全国模范司法所和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拟推荐名单。其中,铜陵1名个人入选,他就是新桥司法所所长李建华。“十年磨一剑”,李建华扎根基层司法岗位,3600余个日夜,他初心不改、兢兢业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始终冲在基层司法“第一线”,用心用情把调解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竭力维护辖区基层社会安定与和谐。
“一心一意”巧解纠纷暖民心
钟鸣镇是铜陵的东大门,既是义安区的经济大镇也是交通重镇,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重、百姓的矛盾纠纷化解忙。为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李建华以“枫桥经验”为模板,结合钟鸣镇的实际,建立了多元矛盾纠纷化解网络,让人民调解的触手伸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地维护了基层的社会安定。
接到调解任务后,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安抚当事人情绪,细致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讲透相关法律知识,最终让双方当事人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达成调解协议。
耐心调解劳动纠纷
2021年3月,村民马某认为其邻居汪某在扩建老宅过程中侵犯了其相邻权,影响了马家的采光和通行,于是几次三番阻拦施工,汪某认为自己在外辛辛苦苦挣钱回家建房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马某这是故意找茬,就找来了十多个亲朋好友准备要和马家拼个你死我活,马某及亲属见状立即向村里反映了这一紧急情况,并操起家伙准备应战,李建华知悉后当即前往现场制止纠纷,调处矛盾。到达现场后他要求双方必须冷静处理这一冲突,邻里关系可以调解,而双方一旦动手造成伤亡,那就后悔莫及了;接着开始分别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引导两家正确认识问题的根源,拿出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向,并在充分尊重两家人意见的基础上分析了有关的法律关系和利害后果,最终拿出调解方案,对原来的施工图略作修改,既让出了道路也不影响到马家的采光,至此一场剑拔弩张的纠纷被化干戈为玉帛,双方握手言和。
给法律援助对象送来赔偿款
用心用情当好社区矫正“摆渡人”
社区矫正工作也是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让他们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使矫正对象以积极的心态重新面对崭新的人生。
矫正对象胡某是一名农民工,因交通肇事入矫,2021年春节前,李建华在走访时了解到包工头尚欠他近两万工资,眼看春节临近,包工头电话不接信息不回,让胡某不知如何是好。得知这一情况李建华找到胡某打工的项目承包方,说明来意后让承包方试着联系包工头,如果包工头再拖着不付工资,将直接起诉承包方,经过两次上门做承包方的工作,终于迫使包工头在春节前结清了拖欠胡某的工资。
只有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树立起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有助于他们早日回归社会,做个守法的好公民。
创新普法提升全民守法意识
为了做好基层普法工作,他把镇村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作为重点对象组织开展适合不同重点对象需要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2020年底,为了学习宣传《民法典》,根据钟鸣镇党委政府的安排,他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开设午间法治课堂,分七期向广大干部群众宣讲《民法典》,此后午间法治课堂被钟鸣镇党委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每周开展一期与基层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宣讲。
送“法”进乡村
基层政法干警在廉洁自律方面更应当作表率,廉洁问题务必做到“万无一失”,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一失万无”。工作以来,他始终保持了廉洁自律和勤政务实的优良作风,规范有序地开展司法所的各项工作,在生活上不攀比,低要求;在工作上高标准、严要求,克己奉公,防腐拒变;同时在内部管理上坚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注重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大问题及时请示,做到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
进入司法行政队伍十余年,李建华先后获得省司法厅“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先进个人,“身边的匠人”荣誉称号,六年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荣获区委区政府颁发的“三等功”荣誉,在今年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中被评为“义安区政法英模”。
“群众利益无小事,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李建华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为人民服务的新篇章。( 通讯员 程缦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郑茹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