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刘套镇:多元发展振兴“蜜桃”产业甜民心
来源: 张倩 李康 2021-08-23 16:51:08 责编: 何雪峰 陈亮

微信图片_20201222093315

自4月份至今,萧县刘套镇芈集村的“不软桃”、 “黄金蜜”、光战系列和“蟠桃”系列桃子陆续上市,批发价格在3-9元/斤,果农收获满满。该村依托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扶贫工厂等产业,积极探索多元化桃产业发展模式,谱写了一篇篇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芈集故事。

image001

突出品牌打造,做大蜜桃产业

2017年以来,罗涛同志同村“两委”一道,通过走访种植大户、召开群众座谈会等方式集思广益,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立足“一村一品”,打造群众脱贫致富的新“摇篮”。 

“改变传统的桃种植品种”、“推广大棚早熟油桃”、“套袋新品种高甜度‘黄金蜜’到底有没有市场”、“如果失败了,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盘旋在村“两委”党员干部的心头。

“我试试看!”芈集村蒋慎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蒋慎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没有经验,就边学边干。不懂技术,就走出去学、请进来教。没有资金,就想办法周转,争取镇村支持。没有熟练的工人,就手把手培养,带动周边群众务工。“功夫不负有心人”。依托刘套镇“水果之乡”的优势,加上黄河故道园艺场、桃丰专业合作社、光彩果苗基地等本土企业的助力,蒋慎家庭农场的优质桃产业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

随着“不软桃”、“黄金蜜”、“早蟠桃”、“秋月”、“突围”等一批有较高知名度、市场认可度的桃品牌陆续上市,“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模式逐渐稳定,相关配套产业出现小范围的规模扩张和效益增加现象,产业附加值增加。同时,辐射周边数村3500多亩桃产业种植。以蒋琛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水果种植企业,积极试水在淘宝、微信、抖音等平台网销水果,宣传推介优质农产品,销售额逐年上涨。目前全村已经发展专业桃种植户86家,种植合作社13个,种植面积1000余亩,可生产优质桃600多吨/每年,创造经济价值近百万元。

image003

发展生态农业,做优文化旅游

穿过310国道向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牌子十分醒目。不远处就是连片的千亩连片桃园。芈集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立足开发乡村旅游,谋划推进“桃花观赏+自助采摘+文化品鉴”一体桃文化产业。

近年来,按照“改善村内环境、增添旅游设施、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开发“十里桃花”、“荷塘垂钓”、“水果采摘”等特色观光农业体验项目,逐步让甜美的桃花、可口的桃子、舒适的观感成为自驾游客心目的那一抹“白月光”。

为了把这些游客“留下来”、把经济效益提起来,芈集村成功申请成为萧县第一批乡村旅游试点村,在大力提升村容村貌的基础上,增添了旅游指引标识牌,新建了旅游公厕、旅游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全方位提升了游客体验感。

“千叶桃花胜百花”。如今的芈集村,在观赏采摘、乡村生活体验游映衬下的生态桃产业逐年发展壮大。“我们开车来这边很方便,每年都带着孩子来采摘!这靠近黄河故道的水果口感非常好! ” 正在采摘的徐州游客王某高兴地说。赏花、垂钓、采摘、农家饭,既给村里带来了生机活力,也带来了增收致富的活力。

image005

强化主体带动,丰富“菜篮子”经济

十五亩地,五个高标准大棚,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拼凑成立萧县欢哥家庭农场的日常。返乡创业之初,“90后”的刘欢心里也没有底。能不能流转、托管到合适的土地,有没有相应的政策帮扶,好不好找务工人员?他忐忑不安地找到了村党总支负责人。

“支持!放心吧!土地流转没问题。务工的人员,村里帮忙宣传、动员!”罗涛的话打消了他的顾虑。帮助协调水电、农资,争取技术上门服务,化身“代言人”推销农产品,在村“两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萧县欢哥农场的绿色蔬菜一炮而红,顺利销往周边雨润等大型批发市场。

“党支部+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方式,倒逼企业不断丰富蔬菜种植品类、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品品质,完善高标准蔬菜大棚、冷库、仓储基地等配套设施。“我现在主要是采取错峰种植、订单种植、技术指导、统购统销等方式,抓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在蔬果的质量上、上市时间上下功夫,稳定实现增产增收。”刘欢介绍道:“现在周边农户参与的比较多,高峰期务工人员有20人左右。”

辣椒、黄瓜、西红柿、羊角蜜,这些居民餐桌上的必备蔬果,经过欢哥农场的精心培养,亮丽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上半年,欢哥家庭农场已实现辣椒、西红柿、黄瓜全面丰收,产值达10万余元。预计全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余元。

image008

组织好引领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群众需求怎么解决?一站式服务怎么体现?少跑一趟怎么落实?罗涛同志的脑海里始终萦绕着这些为民、便民的想法。征求民意、协调土地、争取项目、申请资金……自集便民服务机构一体的多功能办公环境建成以来,村部“一站式”服务设施更健全了,为民服务能力更强了。

党员承诺结对子,党群面对面宣传讲政策,村民们主动甩掉“等、靠、要”思想要面子挣“里子”,积极主动地通过自身努力尽快脱贫致富。如今的芈集村,党员干部中的致富能手、种植大户现身说法,以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为主体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增收。

小蜜桃,大产业。该村主动谋划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盯紧、抓实责任分工,动员村内党员干部苦干实干、共谋发展,转变单一农作物种植为多元化绿色产业,大力推进绿色无公害蔬果种植业发展壮大,既提升了村级集体经济,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为全面振兴乡村吹响了冲锋号。预计,2021年芈集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 0万元。(张倩 李康)(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