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合肥市社工联合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长工作会议。会长袁文长主持会议,副会长张尚富、浦珺、沈慧珍、刘宗银、陈晓虹、马进伟、仵炳炎、张健、周军及上届会长代表陶梅煚、陈守春参会;会议邀请合肥市民政局慈社处处长许珊珊到会指导。
袁文长会长总结联合会换届以来的工作,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据介绍,合肥市社工联合会换届以来,加强党建工作,成立中共合肥市社会工作联合会支部委员会(功能型),袁文长任党支部书记。同时,优化内设机构,逐步强化组织架构,遴选首批8家副会长单位,筹划设立专业委员会。
开展系列基层社会工作调研,对包河区教育社工创新、社工站建设等民政重点领域工作调研;对巢湖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及亚父街道社工服务社调研,联合市残联开展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高等学历教育调研。在调研中总结先进经验,收集调研单位意见及行业主体利益诉,向主管部门反映。
助力合肥社区治理学院、合肥市残联与省开放大学合作办学,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培育社会工作复合型人才,社工实务型人才;开展基层社工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助力残疾人学历教育。联合合肥市民政局加大社工培训力度:常态化开展持证社工的继续教育、行业培训、资格考试等。
下一步,合肥市社工联合会将继续推进联合会组织机构建设。其中,将进一步完善副会长单位制度、强化党建工作,有序推进专业委员会筹建工作。同时,推动与《安徽日报》党媒云社区融相关专栏战略合作,常态化宣传社会工作知识与理念。
合肥市社工联合会还将加大基层社会工作调研力度,适时开展有关基层治理专题调研工作和学习交流活动;联合会员单位,筹划元旦、春节文化宣传进社区活动 。
张健副会长详细介绍了首批联合会副会长单位的遴选工作,通报入选首批8家单位名单,征求与会人员意见。参会人员一致赞同遴选结果。同时,建议完善副会长单位相关制度,明确权责、引进退出机制。并建议在今后的遴选工作中,入选单位的地域分布更宽泛,组织机构类别更全面。
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与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周军秘书长汇报了合肥市社会工作助力基层治理相关探索、创新工作:
(一)蜀山西园街道社会工作介入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项目化,总结了党建引领动员居民群众、社会志愿者、辖区单位人员参与基层治理的实务经验,形成了党工、社工、义工“三工联动”模式。
(二)社会工作助力民生保障:依托社工站平台,运用五社联动模式,在包河区常青街道、包公街道试点基础上,合肥市民政局成功推动了社会力量介入社会救助服务项目城区街道全覆盖,有效补充、完善了困难群体民生保障体系。
(三)包河芜湖路街道、蜀山西园街道创新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服务,全国首创了社区互助合作养老模式,合肥市民政局正在积极调研开展扩大试点工作。
(四)另外,合肥市社工联合会正在积极与市教育局、包河区教育局接洽开展学校社会工作试点,重点推动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和双减政策下学习成长等服务探索。
(五)合肥相关社工机构在安医二附院开展了社工介入白血病患儿及家庭的社会支持服务,积累了宝贵经验,合肥市社工联合会计划与卫健部门联合开展调研,推动合肥巿医务社工实务探索创新。
(六)社会工作保障支持性工作创新:包括基层社工站标准化建设运营的督导支持工作;基层社会工作复合型人才队伍教育培养工作;制定并落实持证社工志愿者队伍的有关福利待遇政策等。
与会人员充分肯定了联合会换届以来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副会长们结合自身工作涉及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对联合会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其中包括,进一步完善联合会组织建设,完善会员信息、设置活动场所、创建公众号,搭建会员学习交流平台,增加联合会的凝聚力;加强联合会会员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知识培训,普及社工知识;发挥联合会的职能作用,加大对基层社工机构的指导力度,探索制定基层社工机构建设与社工专业化服务的标准化流程和评价体系,打造合肥社工品牌;明确社会工作目标——提升百姓对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挥联合会的联合作用,整合多方力量,找准社会工作发力点,依托项目,多方位参与合肥市的基层治理工作,积极探索:医务社工介入医养结合、妇幼保健;社会工作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权益保护;社会工作助力化解家庭矛盾;社会工作助力提高残疾人康复效能等。
合肥市民政局慈社处许珊珊处长希望联合会总结合肥市城区社工站建设的先进经验,推动合肥市县乡村社工站建设全覆盖,为合肥市基层治理体系及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