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萧县人民医院:疫苗接种大厅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来源: 郑琦 任莉 2021-09-03 16:26:35 责编: 何雪峰 陈亮

​“1”: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岳芳主任晕倒了,快把她抬到观察室,先测血压、血糖,把氧气接上......”按照上级要求,近期开展12-17岁未成年人的接种工作,早晨6时左右,接种队伍便已从门诊接种点排到了医院的北大门,形成了一条150余米的长队。近几日,由于接种人员较多,疫苗接种点的工作人员每天很早就得来到接种大厅,清点疫苗、调试机器、准备材料、维持秩序、安排人员、强调防疫措施等,提前做好接种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接种效率。岳芳是萧县人民医院门诊部负责人,也是一名中共党员,由于近期工作量较大,过度疲劳,在接种大厅工作岗位上突然晕倒。一旁的保健科主任穆翠云急忙叫人把她扶到休息室休息,然而身体刚有些恢复,她又重新回到其岗位,拿着话筒,拖着疲惫的身躯,用沙哑的嗓音,继续坚持疫苗接种工作。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在萧县人民医院新院区疫苗接种大厅,党员先锋力量随处可见。保健科主任穆翠云除了完成科室日常的工作外,这里就成了她的主战场,疏导人群,宣传引导,她以实际行动,把胸口的党徽擦亮;接种点负责人董卉,每天工作起来都是一路小跑,清点疫苗,组织协调,她是接种大厅的“急先锋”;抗疫英雄王丹丹,援鄂凯旋后,依然战斗在接种一线,应对情况,排解矛盾,人民需要哪里,她就冲向哪里;第一支部党员李玉于登记台负责信息登记工作,看似每天重复机械的操作,却需要细致和耐心,一点不能马虎,她业务娴熟,忙而不乱,精准操作,一气呵成。在接种战线上,还有很多党员干部,为了群众的健康参与接种工作,他们不知疲倦,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同病毒战斗,奉献其最美的青春。

  “450”:磨的起泡双手背后,是每台日均450剂次操作

医院接种人员袁征说:“‘5+2’‘白加黑’是疫苗接种人员的标配,有时忙起来,按时吃饭也是奢求。”截止2021年8月3日,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已超过17亿剂次,在这庞大、震撼的数字背后,是每一个接种点医护人员的坚守与执着。萧县人民医院新院区有10个接种台,平均每台日均接种约450剂次,面对接种点人手不足情况,临床科室的护士长们放弃休息,主动到接种点来加班,校对、签字、掰瓶、消毒、注射,熟练的操作好像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即使掰疫苗瓶磨得手起泡,医务人员们也尚未放慢自己的节奏。

萧县人民医院是县域内唯一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着全县140多万人的医疗救治任务,面对三级医院创建、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日常诊治工作等繁重任务,医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日常工作不松懈。按照上级要求,我院还负责全县28个乡镇接种点的医疗救治任务,派驻了59名医务人员,7月又增派了替换人员,截至目前,已有86位医护人员直接参与疫苗接种工作,全院累计参与全县疫苗接种工作的医务人员250余人,约占全院医务人员总人数的1/3,组织新冠疫苗异常反应急诊急救知识培训10余次,有效降低了新冠病毒传播风险,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12”日夜的坚守

“今日新县医院有安徽智飞3860支,第二、三针可打”“新县医院今日下午配送北京科兴900支,只打12-17岁第一针”......我院从2020年12月31日开始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每天打开微信,朋友圈里都可以看到医院医务人员转发的疫苗接种通知,这似乎已经成为大家的“习惯”。疫苗配送时间不固定,有时在深夜,有时在饭时,有时甚至在疾风骤雨中,但是不论是在何时,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准时等在疫苗接种点,搬运疫苗、校对编码、查看批次、登记在案,为第二天的接种做准备。从保安保洁到社区的工作人员,还有接种点前台的咨询人员,大家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白衣执甲,丹心为矛,努力发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全力保障疫苗接种工作,共筑健康免疫“长城”。(郑琦 任莉)(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