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李庄镇:四项工程惠民众 “民生温度”在提升
来源: 李艳龙 唐恒浩 2021-09-07 09:34:20 责编: 何雪峰 陈亮

​“民生工程无小事,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工程永远在路上。”砀山县李庄镇党委书记孙书振经常对同事说。为把民生实事办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李庄镇始终把改善民生当作首要任务来抓,不断提升“民生温度”,让群众真正感受党的“温度”。

“服务中心”便民服务

“现在来为民服务中心办事真的太方便了,工作人员态度好、效率高,确实是用心为百姓服务了。”这是到李庄镇为民服务中心办事群众说的最多的话。

镇为民服务中心是镇党委、政府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是镇形象的一个缩影。李庄镇为民服务中心建立健全责任追究、首问负责、限时结办、服务承诺、岗位责任、文明用语等制度,设置农业、社保医保、民政残联、退役军人、城建、综治等窗口,各服务岗位都设有A、B岗,工作人员全时在位、为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为民服务大厅设有结办区和等候区,同时添置座椅、报刊架、饮水机、复印机、电脑等便民设备,随时保证大厅清洁,前期还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礼仪进行培训,工作人员以‘热心接待、耐心倾听、细心办理、精心指导、用心沟通’的标准接待办事群众,让办事群众进大厅如进舒服的‘客厅’。”李庄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蒋蓓蓓说道。

“农村改厕”为民解忧

“以前我们这里大都是旱厕,一走进去,味道特别难闻,夏天蚊虫多,现在政府免费改成冲水式,也安装了门,干净又省心了。”谈到现在的“厕所革命”,村民们不禁竖起大拇指。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李庄镇坚持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群众参与、有效推进的原则,立足村情实际,全力推进农村改厕民生工作工作。改厕初期,李庄镇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并对全镇农户摸底、登记,掌握全镇第一手资料,因户施厕,制定方案;建设过程中,明确建设任务和完成时限,以村(社区)为单位统一施工,强化责任、倒排工期;完工后,安排专人指导群众正确维护管理厕所,巩固扩大改厕工作成果。目前共实施农村改厕3444户,增强了群众对改厕工作的满意度。

“四好农村路”便民出行

“以前,这条路晴天扬尘四起,一下雨就泥水四溅,现在路修好了,开车也不会出现晃动、颠簸了,走在这路上,心情都愉快了。”朱店社区的一位村民高兴地说。

为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李庄镇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个方面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成立镇路长办公室,建立道路专管员队伍,实施好通自然村、窄路面拓宽、路肩陪护等项目,不断充实完善农村公路网格;同时,积极将道路建设向扶贫工厂、贫困村和田间地头延伸,打通连接群众的“最后一米”,真正使“四好农村路”成为群众的“产业路、致富路、幸福路”。

“人居环境”为民造福

“我们在吴庙村生活几十年了,亲眼见证了我们村以前的环境卫生脏乱差,到现在的村庄环境干净整治,很多城里人都羡慕我们住在这里。”李庄镇吴庙村的村民自豪地说道。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砀山县民生工程之一。李庄镇政府大力推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清一改”民生工程,因地制宜推进“五小园”建设,开展特色“种风景”活动,全力开展户内“美丽家园”评比,努力实现“一村一景、一路一色”,助力美丽乡村民生工程建设。

今年以来,全镇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000余吨,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100余吨;清理村内沟塘200余口,10余公里;清理乱搭乱建200余户,清理旧广告牌300余个,全力推动“改善人居”向“生态宜居”转变,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李艳龙 唐恒浩)(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