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孙圩子乡: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 探索乡村振兴新途径
来源: 王亚辉 2021-10-20 16:08:46 责编: 何雪峰 陈亮

​今年以来,萧县孙圩子乡党委政府聚焦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凝聚力的提升,探索“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将小麦、玉米、胡萝卜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的托管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把集中连片的生产托管作为发展重点,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的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力争实现农业生产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培育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服务龙头企业,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复合型人才和干部队伍,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农村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从认识抓起,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流转氛围。针对农民“恋土情结”和对国家政策的疑虑,基层干部怕麻烦的消极情绪,该乡采取各种宣传手段,引导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流转氛围。一是大力宣传政策法规,让他们知晓地流转不是剥夺承包经营权,只是经营权的暂时转移,消除后顾之忧;二是引导农民放宽视野,从长远利益着想,从宏观利益着想,从发展大局着想,通过形式分析、效益分析、引导农民深刻认识到土地流转将会带来更多的实惠;三是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农民身边的能人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先进典型,让农民从身边典型事例中看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们有信心、有希望去探索实践,从而主动、自觉、自愿地加入到土地流转中来。

从转移入手,消化剩余劳力,拓展流转空间。为进一步提高富余劳动力收入水平,该乡通过不断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通过落实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农民靠劳务输出实现了增收。一是抓培训,提高转岗就业本领,针对农民的实际情况,以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培训内容既要面向现在的市场,又要看到未来的趋势,努力做到实用性和前瞻性相结合,使农民所学技能有用武之地;二是促创业,拓宽农民致富门路,优化创业环境,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鼓励农民大胆创业;三是上项目,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抓住乡村振兴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农田水利、乡村公路等民生工程建设,带动富余农民临时就业。

从服务出发,夯实工作基础,规范流转秩序。该乡高度重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纠纷调处工作,在夯实基础做牢服务中,坚持把纠纷调解仲裁工作贯穿始终,全乡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农业规模经营适度。一是搭建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转、规范长效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二是规范流转行为。流转形式严格遵循法律和政策规定,开展土地流转试点、试验,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应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违反法律规定的要坚决禁止,超出政策规定的试验要依法审批、严格管理。三是加强程序管理。实行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和登记备案制度,科学指导土地流转,防止出现强迫流转或放任自流现象。

到目前为止,全乡共培育100亩以上大户11家。田景明亮合作社托管土地200亩种植胡萝卜,亩均收入5000元;立亭合作社托管土地1180亩种植优质小麦、玉米,亩均收入800元;金丰合作社托管土地200亩种植优质小麦、玉米,亩均收入800元。典型引路,促进土地托管工作的长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原来的42家增加到现在的61家。通过托管,大幅度提高了机械化耕作水平。种植大户从播种、病虫害防治到收获,全部实现了机械化。(通讯员 王亚辉)(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