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萧县以服务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为动力,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为抓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创新工作举措,深化工作内涵,通过改革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力破解县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难题,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注入活力,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公民中医药素养明显提高。尤其在2019-2021三年创建周期内实现了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首创首成,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并顺利搬迁到新院区的目标,为健康萧县建设、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一、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该县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加大中医馆、中医角阵地建设,形成“中医院龙头带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枢纽联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网底扎实”的中医药服务体系。目前,县中医院新院区已投入使用,启动二期规划建设,并落实二期建设用地,持续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整体服务和管理水平,积极建成建设成淮北地区一流的花园式中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县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均设置中医科,26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立标准化中医馆,提前实现中医馆全覆盖的目标,建成10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实施一个健康广场、中医诊室等10个功能科室的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四类以上中医药服务。
二、扇形对接东向发展,构建中医药一体化发展格局
一是打造中医药医疗联合体。贯彻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体举措》精神和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发展高峰论坛要求,实施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东向发展,扇形对接徐州,融入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发展,积极引进长三角中医药名医名家,达成前期合作意向;县中医院分别与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徐州市中医院签署医联体协议,深化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建设。目前,县中医院成为淮海地区县区肿瘤防治医联体成员单位,累计选派26名骨干人员到徐州市中医院和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进修学习,定期邀请专家开展疑难危重病例会诊,手术带教30余人次,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6名专家为该县医务人员开展心肺复苏、急诊急救等实用性技术培训。
二是做实中医药结对共建工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抢抓三级医院帮扶机遇,做好省中医院对口帮扶县中医院工作。目前,省中医院累计派驻帮扶专家30名,结对共建帮扶科室6个,捐赠美国雅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一台;在省中医院帮扶下,县中医院开展颈动脉检查、心脏彩超检查、甲状腺彩超检查新技术6项,增加新业务15项,与省中医院会诊中心联网,实现远程会诊,累计选派8名医护人员到省中医院进修学习。
三、创新机制深化内涵,加强中医重点学科建设
一是重内涵创名院。县中医院注重中医药内涵文化建设,建立国医堂,打造中医药传承基地。目前,已是宿州市中医联盟成员单位、国家卫健委县域内分泌学科发展助理工程试点项目实践基地和安徽省脑病专科联盟理事单位。
二是抓特色创名科。县中医院以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为抓手,积极培育创建中医骨伤、肛肠等特色专科。目前,县中医院已有市级和省级重点专科各2个,已实施省级“名医工作室”两个,分别是安徽省基层名中医谢贤书工作室和安徽省中医药学术流派萧县王氏骨伤工作室。同时,黄口镇中心卫生院已实施安徽省基层名中医张建工作室建设,赵庄、王寨等6家中心卫生院中医科获得省级特色专科称号。
三是重传承促发展。该县在全市率先出台《萧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工作实施方案》,实施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战略,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梳理,整理、研究龙城医派学术思想、诊疗经验,编辑出版龙城医派学术传承丛书,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推动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体系建设,做好萧县中医药文化资源挖掘整理,擦亮“龙城医派”名片。截至目前,萧县博顿中医药文化园入选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为全市唯一;该县2家流派工作室获安徽省第一批中医药流派工作室建设项目,为全市唯一两家;龙城医派学术研究传承项目成功入选省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项目,实现该县在省级中医药科研方面零的突破,是宿州市唯一入选的科研项目;该县中医药非遗项目县级13个,市级4个。今年3月1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刘剑锋高度肯定萧县挖掘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做法。6月10日~11日,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李泽庚和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发展处肖锋一行赴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项目调研。调研组一行对该县中医药发展高度肯定,认为萧县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工作印象深刻,卓有成效,下一步要总结升华,及时推广;并对萧县打造龙城医派给予厚望,希望继续挖掘精髓,凸显特色,瞄准方向,注重积累。(通讯员 杜建军)(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