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萧县杨楼镇裴庄村坚持“改革创新、自力更生”的发展理念,通过走“标准化、专业化、精品化、规模化”的路子,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积极打响自身品牌,不断推动大蒜种植产业的发展。
魅力裴庄 蒜香飘逸
杨楼镇裴庄村地处杨楼镇最北端,黄河故道穿境而过,生态条件良好,无工业废水污染,地势平坦,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好,土层深厚,其大蒜种植已有十几年的时间,2010年裴庄村便成立了萧县老花庄大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注册登记了“老花庄大蒜”品牌。“老花庄大蒜”有口皆碑,每到大蒜收获的季节来到种植基地,旷野碧绿、蒜香扑鼻,到处洋溢着丰收的欢快景象。裴庄行政村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积极鼓励推进大蒜种植,大蒜种植业蓬勃发展,今年以来每亩售价约700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立足特色 加大推广
杨楼镇裴庄村立足大蒜产业“标准化、专业化、精品化、规模化”建设,坚持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注重提升“老花庄大蒜”的“软实力”。按照“保特色、创品牌、用科技”的思路,通过大力推广大蒜机播、大蒜机收、双膜覆盖、降解膜使用等新技术的使用,一方面提高了种植户的专业技术素质,解决农民群众生产中的遇到的难题;另一方面通过网络的方式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打响“老花庄大蒜”的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现如今,“老花庄大蒜”的名声早已走出了杨楼,为大蒜产业实现新的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
破解瓶颈 助力发展
裴庄村根据自身地理环境和政治生态优势,结合乡村振兴五大战略,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面对外出劳务人口较多,留守群众年龄较大,土地不集中等问题,一是通过走“标准化、专业化、精品化、规模化”的路子,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解决劳动人口相对较少、年龄偏大的问题;二是在逢年过节的返乡时节,村干部成员采取包保责任制,积极宣传大蒜种植取得的成就和潜力,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大蒜种植中来;三是采取土地集约化的方法,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一小片一小片的土地逐渐合并成适合机械化操作的集中片区,既降低了生产工作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裴庄村“老花庄大蒜”现种植面积约2000亩,2012年9月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同年10月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书,2018年获得宿州市市级优秀合作社,2020年拥有安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识,生产产品质量优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老花庄大蒜”提供了约150个务工岗位,带动了45户脱贫户积极参与种植,大蒜种植业已成为裴庄村的重点产业。大蒜种植在带动村民积极参与种植的同时,也加快了裴庄村乡村振兴的步伐,相信不久的将来,裴庄村“老花庄大蒜”的品牌将真正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目标。(通讯员 王加启)(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