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埇桥区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和驻村帮扶作用,积极塑造“推动者、服务者、守护者、监督者”角色,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促进绿色、繁荣、法治、平安乡村建设中倾注检察力量。
聚焦基层党建,夯实乡村振兴基石。抓班子建设。选派优秀检察干警一名连续三届驻村帮扶,两名连续两届帮扶,确保帮扶举措蓝图实现;驻村工作队全程协助换届选举,开展摸底排查、宣传发动、矛盾调处和监督指导,选入优质村委干部进班子;投资15万元,帮助龙山村按照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要求,扩建新办公场所、更新办公设备,修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抓制度建设。启动规章制度“立改废”程序,检察院机关党委、办公室、融媒体中心等部门对口帮助,正在形成涵盖党建、财务管理、工作规范、监督督查、新媒宣传等内容的制度管理“闭环”。抓队伍建设。全面整合党员力量,党小组与村乡村振兴小组同单位设置,建立值班、排班制度,平衡农忙与党建活动“时差”;着眼村干部政治鉴别、组织指挥、依法履职、工作执行和为民服务能力,定期组织检察干警、党务骨干开展“宣讲入村部”“举旗帜·送理论”活动。
聚焦产业帮扶,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完善基础设施。先后投资60余万元资金,助力完成帮扶村自来水管网铺设及乡村公路、路灯、文化广场等村民基本生产、生活设施的修建;投资38万元启动龙山村“官庄水塘绿化清淤工程”,不仅恢复小型农田水利的蓄水灌溉功能,且配套建设假山、环塘小路、廊桥和休闲广场,将其打造为兼具生产及娱乐的综合性宜农工程。引进优质项目。通过走访考察、借力帮扶单位、用好产业扶贫政策等,引进“阳光玫瑰”葡萄、光伏电厂、温氏养猪场等项目,帮助解决60余个就业岗位,年产值增幅近20余万元;积极参与“七村联动钢管制管项目”,争取规模产业红利;主动引进跨境旅游产品代加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拓展产品销路。在完成订单交付、满足市场购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帮扶单位优势,通过食堂采购、干警订购等“以购促扶”方式购买4万余元农产品,帮助联系线上电商推销等,助力消费扶贫、鼓励农户生产。
聚焦检察履职,建强乡村振兴保障。“检察+基层治理”。充分履行批捕起诉职能,依法严惩扰乱农村生产生活秩序、侵害农民经济权益以及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各类违法犯罪23件29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配合区委全面摸排审查村“两委”犯罪记录,确保干部队伍纯洁;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污染治理等领域公益诉讼监督,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8份,推进养殖废弃物、清除、河道清理等,清洁村居环境。“检察+普法宣讲”。由驻村工作队员带队开展大走访,捐赠法律书籍,通过“面对面”法律咨询、发放宣传手册、法治讲堂等方式,重点开展涉农领域及民法典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发挥“青年干警巡讲团”优势,为偏远乡镇2700余名师生送法治课;融媒体联动推出“检察服务乡村振兴”专栏,推出音视图文结合法宣作品推送帮扶村群组,提升传播效益。“检察+司法救助”。强化刑事、民事、未检部门协作,重点排查、及时发现强奸、猥亵、交通肇事等案件司法救助线索;发挥检察长办案示范效应,检察长带头推进帮扶村因交通肇事致贫、虐待致儿童失护等案件的司法救助,全年为6名因案致贫被害人或其亲属申请司法救助金36万元;充分发挥公开听证的监督作用,做到“应听证、尽听证”,提升司法救助公信力和满意度;坚持“一次救助、长期关怀”原则,对救助对象常态化跟踪回访,视情帮助申请其他政策帮助,防止返贫现象。以司法温暖助力乡村法治振兴。(通讯员 杨峰)(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