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秋收时节,在涡阳县公吉寺镇龚楼村龚保法家庭农场,记者看见工人们正忙着收获红薯,一个个体态饱满、光鲜诱人的红薯在农民手中采收、装袋,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农场负责人龚保法告诉记者,这个农场成立于2013年,当时流转土地200亩,主要种植蔬菜、水果、苗木、中药材等,这几年农场逐步扩大,流转土地达到350亩。现在农场种了60亩梨树、60亩桃树,还有大量的风景树,为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他在树下套种了中药材、紫薯等经济作物。
“今年这30亩紫薯都是在梨树下套种的,农场种的黄金梨、红梨中秋节后刚刚采摘完毕,这两种梨很受市场欢迎,都是六七年的果树,现在亩产可达2500公斤以上,一亩能卖1.5万元左右。树上长着水果,树下的空地不耽误种红薯,这30亩春红薯长势非常好,亩产可达七千斤,我准备做些紫薯粉条,预计每亩紫薯收入可达一万元以上。”
在他的农场里,记者看到种植了大量的苗木,有法国梧桐、美国红枫、合欢树、白蜡树等共计1万多棵,一棵树能卖到二三百元,仅苗木价值就达200多万元。
“这个农场土地综合利用率非常高,农场种植养殖多元化,除了种植各类果树和园林树,树下种植、林下养殖也是农场的重要收入来源。”该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王晨说。
“树林之下有大量的空间可以套种中药材和蔬菜,这样能充分利用土地价值。我在林下种植了30亩紫薯、30亩牡丹、100亩冬瓜,还养了1500只肉鹅。”龚保法说,他在林下养的肉鹅能长到10多公斤重,一只鹅售价300多元。因为鹅是散养的,肉质好、不愁卖。他每年出售两批肉鹅,仅此一项收入就达10万元。
此外,林下种植蔬菜收益也非常可观,龚保法在林间套种的冬瓜每亩可产5000公斤以上。为了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他还建设一个冬瓜加工厂,把冬瓜做成月饼馅卖给安徽、河南、山东等地的食品加工厂。每年6至10月,工厂每天可生产5吨冬瓜馅,每吨利润1000多元,极大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
“龚保法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他的家庭农场每年利润约100万元左右,带动了不少群众就业,仅冬瓜加工厂就需要30多个工人,每人每天工资都在100元以上。农忙时,周边群众可以在农场里干活,多的时候有五六十人,有效地帮助群众实现增收致富。”该镇包村干部罗涛告诉记者。(茹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