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岗镇位于合肥西部门户,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治理愈加错综复杂,以实际居住地管理为主的社区矫正对象呈增长趋势。如何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监管水平,考验着当地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的智慧与魄力。
扶一把解“急难愁盼”
“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了亲人,你们就是我的娘家人……”无法言语的社区矫正对象激动地比划着,一旁的手语老师道出她的心声。这温暖的一幕发生在今年9月15日。
当天,合肥市蜀山区司法局南岗司法所工作人员走访了一对特殊的夫妻,项某和郑某都是社区矫正对象,系聋哑人,两人因犯盗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于今年4月15日入矫。两人文化程度不高,又因身体原因局限,平时仅靠卖烧饼谋生,收入微薄,两个孩子又身患先天性疾病,家庭情况非常困难。
这不是一次寻常的家访。司法所工作人员除了叮嘱他们在矫正期间要严格遵守监管规定外,还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帮一把,扶一扶,通过走访慰问和谈心谈话,搭建起社区矫正对象与司法所之间的“连心桥”,引领社区矫正对象回归正途。
心理咨询打开“心结”
社区矫正对象小王今年只有17岁,因种种原因,在本该上学的年纪已经走入社会,在某酒店当厨师。经过几次接触,工作人员发现他性格内向,不爱和别人交流,便格外留心注意他的情况。
在一次例行走访中,工作人员察觉到小王情绪低落。凭着强烈的职业敏感,工作人员猜测小王一定遇到什么难题,便鼓励他勇敢说出来。小王这才道出实情,原来,他交往了一个女朋友,相处了半年后,小王坠入情网,对方却突然提出分手。情感挫折让他一蹶不振,郁郁寡欢。
专业事还需专门人。司法所联系了阳光公益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小王纾解思想“堵点”和认知障碍,引导其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工作,努力活出精彩人生。经过几次面对面的畅聊,小王的思想疙瘩被彻底解开,重新找到了奋斗的方向。
整合力量点亮“航标”
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个例。据了解,为持续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南岗镇司法所借力引智,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安全监管、精准教育、关爱帮扶的能力和水平,为社区矫正对象点亮新生“航标”。
联合阳光公益服务中心,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协调公安、综治、城管、妇联等部门,围绕社区矫正对象的“急难愁盼”,有的放矢为困难家庭送去温暖、送去关怀。
同时,对于存在家庭重大变故、发生重大紧急情况的社区矫正对象,第一时间启动“绿色通道”,逐一梳理研判,逐一制定解决方案,逐一压实包保责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以“事不解决不放过”的力度、决心、勇气,落实销号整改,切实解决社区矫正对象的后顾之忧和实际需求。(张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