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宿州市埇桥区政协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以实际行动助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一是聚焦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文明创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主题,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倾听民情民意,解决群众“急难盼愁”问题。制定区政协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围绕“文明创建”工作积极对接道东街道东方社区,在经费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芦岭镇桥口村,以整治乡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召开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座谈交流会,发动机关党员积极参与,以便民惠民利民为目标,不断提升乡村“气质”,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关怀慰问联系村留守儿童,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状况,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以实际行动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让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
二是聚焦关注群众期待,反映群众呼声,努力推进民生改善,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作为重要抓手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区政协积极推动委员下沉、延伸工作手臂,“零距离”感受群众心声、“面对面”倾听群众心愿,当好群众的“代言人”,如丁铁家委员提出“关于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建议”,邢楠委员“关于在城区内增设燃气缴费网点的建议”,王飞委员“关注城镇居民‘用水安全’建议”,为推动一批群众关切的实事和社会关注的难事产生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埇桥政协已编报信息88篇切实发挥了社情民意信息建言献策为民发声作用。
三是聚焦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在视察调研时优先安排。关注“四区两基地”建设,围绕“深化科技创新 推进埇桥工业高质量发展”开展视察调研,助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关注宗教人才工作,提出“加强宗教人才培养和使用,提升宗教工作水平”的建议,不断发挥宗教界人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关注移风易俗,围绕“倡导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风尚”进行调研,以实际行动示范引领和有效推动社会移风易俗;关注社会治理领域,围绕“提升村级治理能力,助推乡村振兴”开展调研视察,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途径。
四是聚焦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区政协负责同志牵头抓总,针对“乡村旅游振兴”“河道、水库水环境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项目,继续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讯员 郭梦杰)(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