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滁州市全椒世界文化名人、讽刺小说杰作《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先生诞辰320周年。有关部门作出了部署,在12月将举办了一系列隆重纪念活动,把活动推向高潮。在此,笔者认为隆重纪念的关键,其中之一就是要原原本本的阅读好、学习好《儒林外史》原著,同时要深刻思索《儒林外史》所揭露社会深层次问题——官僚主义的顽固性、劣根性,因此,下面想粗浅谈谈如何阅读《儒林外史》。
一、《儒林外史》是杰出的现实主义社会小说,是我国讽刺文学的典范。
有一种冷峻的小说,它涉及的是人生现实中灰色甚至黑色的一面。这类小说深入社会,关注现实,笔调冷峻,笔法比较写实,结构较为灵活,情感的表达近于理智,可称为社会小说,也就是现实主义社会小说,是人们了解社会的一面镜子。《儒林外史》就是如此。传统的中国是典型的官僚社会,奉行的是儒家文化,所谓的社会主流就是官场和士林。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即从士林到官场,这也是自古“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渊源;花钱买官、或世袭当官的人也都认为自己是读书人,即使一文不识、狗屁不通的,但只要是做官了,都以为自己是文化人。社会小说集中描写士林和官场,自清代以来渐渐形成一股潮流,最著名的当是被称做讽刺小说典型的《儒林外史》。
社会需要讽刺艺术,现实呼唤讽刺文学。《儒林外史》巨著以批判明清封建科举制度为中心,讽刺程朱理学及封建礼教,广泛揭露社会矛盾:有作者的婉而多讽、慼而能谐,这种含泪的笑使喜剧性的讽刺有了悲剧性的蕴含,是愤世嫉俗的呐喊。吴敬梓的叛逆思想,更令人佩服:把 “官”比“人”格外可贵、对烈妇殉夫、青史留名、伦纪生色,觉得这种吃人的礼教真正是要不得的东西。他在三百年前就讪笑举业、怀疑礼教,深刻揭露官僚主义根深蒂固的丑恶形态,就是很有新的思想的人。因此,该书始终闪烁着星星点点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火花,在清代就发挥了剖析世态人情炎凉教科书的作用;该书描写真切,见识高超,妙不可言;没有肤泛语,没有过火语,更没有淫秽语,是普通白话文、地方方言的国语文学,可师可敬,可歌可泣;现今列入中学读本之中,是最适宜于青年学生阅读的模范国语之一。
二、《儒林外史》的结构方式是独一无二的,是前无古人的。
这就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中国乃至世界近代长篇小说传统的结构方式是由少数主要人物和基本情节为轴心而构成一个首尾连贯的故事格局。二是《儒林外史》是对百年来知识分子厄运进行反思和探索的小说,很难设想它还有可能以一个家庭、或几个主要人物构成首尾连贯的故事,完成作者的审美命题。如果那样,就有可能把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种种行为集中在几个人身上,造成某种箭垛式的笑料集锦。三是《儒林外史》把几代知识分子放在长达百年的历史背景中去描写,以心理的流动串联生活经验,创造了一种“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独特松散结构形式。四是它冲破了传统通俗小说靠紧张的情节互相勾连、前后推进的通常模式,而是按生活的原貌描绘生活,写出生活本身的自然形态,写出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五是作者批判矛头不是指向某一个人,而是指向驱使这些人行动的制度和思想,指向儒林文化心理结构中积淀最深的一些腐烂因素(官僚主义形态),正是这种因素的恶性发作,戕害了这些人本来不坏的天性。作者不是简单的批判,而是怀着悲悯之心进行反思。即作者虽以戏谑语出之,其实处处皆泪痕也。
在古典名著中,我们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常能如痴如醉(因这些小说抓住历史、英雄、美人这三个永恒的话题,将历史的风云演绎得跌宕起伏,千变万化的故事情节不得不使你流连忘返,不知不觉一遍又一遍读下去:无数的英雄豪杰、草莽好汉,年轻貌美、才华横溢,混世魔王、凶神恶煞,通过文人的礼赞和鞭挞,都在小说中尽显沧海横流、佳人才子、妖魔鬼怪的本色;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战斗、虎口脱险的曲折情景始终扣人心弦,令人荡气回肠;一幕幕缠绵悱恻的恋情、是生是死的爱情故事使人欲罢不能,令人回味无穷,面对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事件,经过足智多谋的神机妙算总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不管奸臣逆子的多么尔虞我诈、残忍多疑,最终都被义薄云天、大气磅礴的主流所取代;在叙述惩治贪官污吏、地痞恶霸时叫人拍手称快,面对英雄走上末路,美丽爱情夭折时,又使人仰天长叹、泪流满面,令人扼腕叹息),却常常忽视同样享有盛誉的《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这是为什么呢?恐怕是由于上述的前无古人的结构方式;或阅读它们需要相当的学识和修养;或还须用心去体会和玩味、用脑去思考和琢磨,即需要入心入脑;或还需要抛弃繁华浮尘、静下心来;或更重要的是要一遍又一遍再一遍读,才能慢慢进入佳境。所以,连很多文学大家都承认自己年少时很难读懂它们(陈平原语),所以说,现实中能把《儒林外史》从头到尾读下去的人就比较少,能读上几遍的人就更少。其实阅读这些思考深入、理智冷隽的作品,对我们是有益的。这些细致描摹社会现实的作品,能开动我们的脑子和心跳,能增益我们的智慧和知识,能让我们体味到其语言的简练纯洁、细节描写的精致微妙、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情感慰藉的含而不露。丰富我们的阅读题材和类型,也就意味着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和智慧。
三、从对书部分人物简单赏析,看官僚主义的众生相
下面笔者想通过部分人物的简单赏析来帮助读者解读该书,提高大家的兴趣。《儒林外史》的思想主题映射在主要人物形象即士人身上:汲汲于功名利禄的科举士子、形形色色的文人名士、真正洒脱的奇人贤士……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禁锢在科举制度下盲目和空虚的人们,他们就像被八股吸魂器吸干了气血的空心人。如我们所熟知的因中举而发疯、把一生的荣辱系于八股科举的范进,就是其中的典型;还有如决不敢亵渎神圣科举制度的周进等等;除了士人,书中市井人物的塑造也非常成功。又如胡屠户、潘三等虽为次要人物,却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眉目清晰,他不是官但显然要摆出官的高人一等官僚形象。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对他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作者运用对比的刻画,揭示胡屠户的市侩无耻、趋炎附势、粗鲁无礼、做出“官僚”形象:范进中了秀才时,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大摇大摆地进他家里道贺,却又唠唠叨叨地教训范进一顿,然后“吃得醺醺的” “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因“进了学”并未改变命运,只是有了考取功名资格。而范进中举后,取得了功名,屠户“后面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范进清醒后回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都是从范进家走的,一个“腆”,是要表现高人一等的“官”,一个“低”,是在骨子里对“官”的敬畏,这二次走的方式是大相径庭的。
人们常常称道《儒林外史》对细节的微妙传达和纯洁的白描语言。细节的描写突出表现在作者捕捉场景的能力上:如严监生死前伸着两个指头,只因点着两根灯芯便不肯断气;胡屠户一个巴掌打醒发狂发疯的范进等。而白描不仅简练,还体现在语言背后深厚的韵味中。作者借助平实、简练而深刻的细节和语言,不动声色地娓娓道来,让读者自己去细细品味。如写范进到高要县汤知县处打秋分,其时正值范进为母守丧期间,有一段描写极精彩:“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会备办。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到嘴里,方才放心。”寥寥一笔,不着色彩,就将范进官僚的虚伪面目暴露无遗。像这样的例子书中比比皆是。
匡超人曾经也是一个心地纯洁的青年,在社会上染泡几时,竞变得面目可耻可笑可憎起来……作者着力刻画了这个典型人物。匡超人知道潘三坏事儿后那种紧张劲儿,吓唬老婆时那种蛮横不讲理劲儿,停妻再娶时那种厚颜无耻劲儿,以及点了学后那种不可一世劲儿,为自己的无耻行为开脱辩解,自欺欺人劲儿等都写得很到位。第二十回最后一段,匡超人吹嘘曾经选过九十五种制艺选本,风行海内,连“外国都有”(吹外国也以八股取士);北方五省读书人都拜“先儒匡子之神位”,被当场拆穿还嘴硬;讥讽当时自己的恩人马纯上。这个场面把匡超人的丑恶嘴脸点染到了极致,他的故事也就此戛然而止。
写得最可憎的是一批无耻的官绅。如贪官佞臣、上万雪花银的太守王惠;用酷刑邀名升官知县汤奉;“礼义廉耻,一总都灭绝了”的土豪劣绅张静斋、唐二棒椎;在纲常上做功夫、出卖妹妹的廪生王德、王仁;坑骗乡农、讹诈船家、谋夺弟产、勾结官府、横行乡里的贡生严致中。这些每个毛孔都充满奸诈、作恶就像呼吸一样自然的劣绅是封建统治的墙脚和支柱,是儒林中最腐朽反动的一部分。作者满怀憎恶向他们喷射讽刺的烈焰,对他们的嘲笑,是严冷灭裂的毁灭性的笑。
四、《儒林外史》的主题是复杂的,它有着无数种解读的可能。
关注国家治理的人,读出了它对官僚主义的深刻揭露和鞭挞;关注社会制度的人,读出了它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和讽刺;关心历史长河的人,读出了民族家国兴亡的沉痛思虑和担忧;关心个体命运的人,读出了生动的灵魂解剖、焦灼的精神拷问……于是,有人把《儒林外史》看做一幅儒林官僚群丑图;有人视之为文运衰落、文人有恶的痛史;也有人从中读出了士子心灵漂泊的悲凉;也有人对儒林的命运作深沉的历史反思,认真检验了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有价值的因素,企图从中发现儒士们的出路。
阅读《儒林外史》时,面对种种幽默讽刺味十足的故事,也许并没有那种厌恶情绪得到发泄的痛快,反而会产生隐隐的同情和痛楚,甚至是若有所失的沉重与反省。这是中国传统小说中具有充满人性的尊严、理智、深入探讨生命的终极意义的一部著作。闭上眼睛,深深思考,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追问:这些人还活在我们的身边吗?我们的周围还有他们的踪影吗?自己会像书中的哪种人物?会不会一样迷失自己的方向?读书干什么?做官为了什么?人到底应该怎样生活?路该怎样走下去?
五、认清官僚主义的危害性,不断增强工作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克服官僚主义。
从上面的解读,更加清醒地看到:官僚主义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历史现象,人人痛恨、个个喊打,却屡禁不绝、花样翻新,表明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在高压态势下,容易躲进“青纱帐”,穿上“隐形衣”,稍不留神就会反弹回潮。因此,破除官僚主义,既要准确“画像”,把握其基本特征,又要研机析理,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相伴而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其形成的原因,根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来破解。
一是力戒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对党中央每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制定务实的贯彻措施、提出具体办法、拿出过硬举措,全力抓好落实,做到绝不打折扣、不作选择、不搞变通。二是力戒重痕迹、轻实绩,做到干实事、求实效。坚决防止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编造假经验、假典型、假数据,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坚持埋头苦干,多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三是力戒庸懒散、推拖绕,做到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坚决防止庸政懒政怠政,接受任务拈轻怕重、挑肥拣瘦。“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新官不理旧事”。坚持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的作风,全面推行权责清单,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力戒家长制、一言堂,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要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议事规则,加强“三重一大”决策监督,严禁违反规定程序乱决策、乱拍板、乱作为。五是力戒滥用问责、推卸责任,做到精准问责、严管厚爱。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到严肃、规范、精准、慎重问责;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实施容错纠错。六是力戒会议多、会议长,做到少开会、开短会。要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严格清理、切实减少各类会议,能不开的坚决不开,能套开的提倡套开,可合并的尽量合并。领导讲话要言之有物、言简意赅,讲短话、讲管用的话,提高会议质量。七是力戒文件多、文件长,做到少发文、发短文。坚决防止以文件落实文件,对上级来文不加区分层层转发、照搬照抄。从严控制发文数量和发文规格,弘扬“短实新”文风,做到务实管用。八是力戒检查多、滥考核,做到少检查、多服务。要严格执行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审批制度,要科学设置考核评价指标、注重工作实绩,增加群众评价权重;改进督查检查方式,倡导深入实地面对面服务和指导。九是力戒调查浮、研究浅,做到察实情、谋实招。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住村蹲点、机关联系基层和干部联系群众“双联系”等制度;多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等工作方式,深入基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整治官僚主义要从党政领导机关抓起,从具体问题改起。领导干部要坚持“三严三实”的作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头雁效应”。(全椒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 贲心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