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全椒县委宣传部通讯员沈果今年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刊发的这些优秀作品,形象地讲述了全椒大地上发生的精彩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蓬勃向上的“多彩全椒”。——编者
多彩全椒
安徽全椒 沈果 摄影报道
全椒地处安徽省东部,位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交汇地带,是安徽东部发展的桥头堡,同时又处于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的叠加区域,紧邻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
西汉置县距今有2200多年历史的全椒,文风昌盛,民风淳朴。儒林文化与太平文化等民俗文化相互交融,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正月十六走太平”被列入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全椒位于江淮分水岭,呈“三山五丘二分圩”地貌,境内拥有“三山、两河、三湖”等原生态旅游资源,森林覆盖率达39.5%,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省旅游强县、省级园林县城。
近年来,全椒县积极抢抓对接大江北、融入长角的有利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海螺、创维、亚士、颐高等知名大企业、大集团纷纷入驻,先后被评为中国招商引资最具竞争力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县。目前,形成了以机械制造、轻纺服装、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为代表的主导产业,电子新材料、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人民摄影》2021年12月15日 8版
“襄水乡音”传递文明
▲3月5日,在全椒县六镇镇赵店村,志愿者在表演黄梅戏《喜看农家好光景》。全椒县百名志愿者组成文艺宣讲志愿服务队,用百姓喜爱的民歌、戏曲、弹唱等形式,倡导新时代文明生活新风尚。
沪陕高速滁州支线建成通车
▲沪陕高速公路全椒枢纽。2020年12月31日,G40沪陕高速公路滁州支线正式通车。该线路全长27.4公里,是安徽阜阳、淮南、滁州等中部城市东向发展的一条重要通道。
智能化设备助力春耕
▲4月9日,在全椒县六镇镇草庵村,工作人员操作植保无人机开展喷防作业。全椒县农业部门组织120名技术员利用植保无人机作业,提高麦管作业效率,确保夏粮丰收。
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助推高质量发展
▲9月7日,在全椒经济开发区,工人在一家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柴油机缸体。全椒经济开发区已聚集装备制造企业51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国学课堂话清明
▲ 3月31日,小朋友在国学大讲堂上玩碰彩蛋游戏。当日,全椒县举办“清明”主题教学活动,小朋友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
尽赏秋色在“慢岭”
▲10月6日,游客在全椒县椒岭风景线上的采摘园里采摘葡萄。这条主廊道全长51公里的风景道,将全椒的特色旅游资源连为一体,串联起“山、水、林、城”的自然美景。
“反季节”养鹅孵苗助农增收
▲5月21日,工作人员检查种蛋胚胎发育情况。全椒县积极发展白羽种鹅的“反季节”养殖。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
▲8月30日,在全椒县公共交易中心,全椒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企业代表签订成交确认书。这是滁州市首批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成功入市交易,也是首批实现网上公开交易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体验盲人阅读关爱盲人生活
▲ 10月13日,志愿者在全椒县图书馆盲文阅览室指导小读者了解护眼知识、体验阅读盲文图书。
飞驰在千里沃野看丰收中国
▲ 9月22日,列车从安徽省全椒县十字镇滁河圩区水产养殖基地上奔驰而过(无人机照片)。农历秋分,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千里沃野,列车飞驰。春华秋实,大江南北,稻谷飘香,秋粮满仓。这是丰收中国!
(编者注:人民摄影报创刊于1983年9月,对开12版,彩色印刷,是中国最早、声誉最好、影响最大,全国公开发行的一份摄影专业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