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2022年4月7日6版)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特别报道
探索利益联结机制 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汤超 本报通讯员 沈果 祁荣荣
“这4个鸡棚招租出去了,中标的温氏公司已经预交了2年的租金,我们正在加班加点赶工,下个月交付使用。”全椒县古河镇副镇长卞恒兵说。近日,记者在古河镇独山村看到,该镇4个村联建的标准化养殖场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几十名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调试设备。
“这个养殖场仅4个棚内的设备投资就有350多万元,投入虽然大,但收益有保障。”卞恒兵告诉记者,正在安装的全自动化高效笼养设备,集喂料、照明、环控、加温、消毒等于一体。
2020年,古河镇根据实际情况,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发展路径,利用3个村的到村项目资金350多万元,投资联建一个标准化养殖场,引进滁州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入驻经营,当年就为3个村带来近4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我们探索的‘村集体+企业+养殖户+脱贫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近几年发展不错,几方都受益。”卞恒兵介绍的利益联结机制,即镇里主导,整合扶贫到村项目资金、村集体土地及农民经营土地,经过土地流转后,利用项目资金建设养殖场进行租赁;企业主管,对养殖大棚运营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养殖户承接,企业将养殖项目发包给养殖户,根据收益情况分配收入;脱贫户参与,通过“土地流转+务工”,脱贫户稳定增加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实现“一块土地两份收入”。
44岁的童家松是全椒县古河镇艾塘村村民,曾因家属多重残疾,他自己不能外出务工,家庭困难。2020年养殖场建成后,他来到养殖场务工。“一年收入两三万元,还能照顾到家。”脱贫后的童家松说,他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村里利用集体经济收入完善水利、道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并设立11个公益岗位,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古河镇石溪村党总支书记杜绍清说。截至目前,标准化养殖项目增加的村集体收入,为该镇设立了45个公益性岗位,助力170户农户增收。
近两年来,随着标准化养殖场效益的增长,村集体有了稳定收益。2021年,为了扩大养殖规模,该镇利用4个村的到村项目资金594万元,在独山村联建了4个标准化养殖大棚,又用2022年3个村的到村项目资金350万元安装了设备,预计今年5月投产,年出栏肉鸡将达100万只,将为7个联建村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86万元。
多村联建标准化养殖项目,是古河镇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该镇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小龙虾、碧根果等特色产业,“一村一特色”产业模式基本形成。据了解,古河镇去年12个村(居)集体经济达430万元,实现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下村“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