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2022“发现阅读小虎娃”评选一等奖的双胞胎小姐妹徐梓萌、徐梓菡,是蚌埠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别看她们年纪不大,但她们的读书经历可不短,因为她们的“阅读”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了。此次评选活动中,姐妹俩的读后感、手抄报、阅读分享视频打动了多位评委老师。作为教师的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阅读是孩子构建自己认知世界的开始,除了要正确引导、家长不要轻易打断进程外,还要能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阅读。
意外惊喜:“双胞胎”姐妹喜获一等奖
此次评选活动中,由蚌埠市图书馆、少儿馆推荐的徐梓萌、徐梓菡姐妹俩,在新华书店等公共阅读场所,留下了很多一起读书的身影。
她们的妈妈刘灵均,是蚌埠市高新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我是教语文的,平时也注意结合工作引导两个孩子阅读,”她介绍,姐妹俩在一起阅读特别有动力,“可能是孩子们有个伴都会相互促进着。”每次读书,姐妹俩都会相互介绍自己读的内容,会一起交流探讨,写完读后感后,也会互相交换阅读,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姐妹俩提交的参评资料中,包括读后感、阅读摘抄、手抄报、读书视频、假期书单和压岁书照片。刘灵均介绍,两个孩子读到喜欢的章节,都会随手摘抄记录下来。比如《中国古代语言》中,姐妹俩就把学到的好词“滚滚而来”“汹涌澎湃”“气势雄伟”等记录下来,有空拿出来反复阅读、默写,还会让爸爸妈妈帮助解释词语的意思,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妹妹徐梓菡的读书手抄报,则图文并茂。她分享了自己阅读《我的第一本量子物理学》的内容。手抄报上内容介绍、名家推荐、编者的话编排得有模有样。而且为了让画面更加美观有趣,她还给手抄报配图。“看,这张手抄报下方是她画的自己读书时的卡通形象,坐在打开的书上,十分生动可爱。”
妈妈刘灵均表示,孩子们获得了一等奖有些意外的同时,也感到高兴和骄傲,对孩子们也是巨大的鼓励,希望小姐妹俩今后继续坚持阅读。
习惯培养:家长从小能和孩子一起阅读
徐梓萌、徐梓菡小姐妹俩的出色阅读表现,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妈妈刘灵均在接受采访中透露了自己的一些经验。
因为是语文老师,刘灵均在胎教时,就坚持给孩子们读书,她说一方面是用妈妈的声音和孩子们交流,另一方面对自己也是一种消遣和安抚,毕竟怀胎十月非常辛苦。孩子们出生后,刘灵均和家人把胎教时的阅读坚持了下来。
幼儿时期,姐妹俩在父母的引导下阅读了很多绘本、插画,“都是挑她们喜欢的。”刘灵均说,孩子感兴趣的阅读才能真正读下去。
在阅读了大量适龄书籍后,姐妹俩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刘灵均发现以往的阅读开始发挥作用。“感觉她们听大人说话时的理解能力,比同龄的阅读少的孩子要强一些。”再大一些,有时候她和孩子爸爸回家谈论社会现象和问题,姐妹俩听完还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虽然不一定都正确,但孩子们能勇于表达,令她很欣慰。
去年是建党10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刘灵均和丈夫晚上回家会一起学习阅读党史,写完作业的姐妹俩有时会旁听,遇到感兴趣的会让爸妈解释。
每天晚上8:30开始,姐妹俩写完作业,都要一起阅读课外读物,从历史到科学,从人物到故事,喜欢什么就读什么,刘灵均和丈夫不会过多干涉。“每次去新华书店,都会让她们挑选自己喜欢的书买回家。”她认为,让孩子自由选择,更重要。
多年坚持阅读,也让姐妹俩有了参与公众活动的能力。去年建党百年,蚌埠市团委微信公众号“蚌埠青年”邀请姐妹俩作为红色故事宣讲员,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很好的实践活动。
针对阅读,刘灵均认为,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家长最好不要过多干涉这个过程,她们有自己的选择和逻辑。”她认为,只要把握大的方向不出问题就可以,孩子们自己会逐步通过阅读构建认知世界,“哪怕她几次都读错了,家长要给她们一个自我修正的机会和空间,也减少阅读兴趣培养初期的挫败感。”
顺其自然,是徐梓萌、徐梓菡姐妹俩被赋予的阅读理念,这让她们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并从兴趣出发,引申出对阅读文本的自我理解和分享发散,成为成长过程中的良好习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