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党建“一根针”,系牢网格“千根线”。在党建引领下,合肥市包河区同安街道注重发挥基层组织“穿针引线”功能,全力下好社区治理“铁杵成针”功夫,贴心解决居民群众“针头线脑”小事,不断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努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全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了民事民商民决,融合了自治法治德治,为建设“同心同德,和美安居”新同安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党建引领聚合力,释放商圈红色动能
连日来,合肥市各城区陆续开展全民核酸检测,让市民吃下“定心丸”。不止是这样的战疫重大行动,由于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在常态化工作中,为有效缓解辖区商圈企业员工核酸检测不便等情况,包河区同安街道赢海商圈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发挥党员力量,协调相关资源,在绿地赢海设立核酸检测采样点,免费为商圈企业员工进行核酸检测。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是临时检测点,但现场一米线设置、定时消杀等均按照规范要求落实,秩序井然。经营户李涛一来到现场,出示电子健康码进行信息登记,随后走到另一个台子前开始采样,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我家在滨湖,因为临时有事错过了社区的核酸采集,没想到在商圈广场就能补采。真是太方便了”!
同安街道朱岗社区相关负责人毛菡菁说,赢海商圈有各类商户近千家,日常人流量也非常大,这次将核酸检测点设在企业和商户家门口,极大地方便了商圈员工的核酸检测需求,减少了疫情风险隐患。
聚焦党建引领,让治理体系强起来。核酸采样点的设置只是系列举措之一,同安街道着力把党的组织和工作从社区延伸到小区、商圈和行业等,真正把辖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到“家门口”。
包括瀛海商圈在内,同安街道打造“红色商圈”,释放发展动能。据悉,同安街道派驻熟悉非公党建和企业管理的8名专职和15名兼职党建指导员,对全街116家重点非公企业定期进行联系和指导。依托9家企业党组织,成立赢海商圈党委,构建商圈党建综合体,面向企业、党员和居民提供党员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扶持和商圈治理等特色服务,不断激发区域红色动能,在促进商圈就业、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实现基层党建与非公经济的同频共振。
党建引领微自治,和谐邻里一家亲
“您好,请扫码测温,感谢您的配合,谢谢!”“同志,您在当地做核酸了吗?”最近,同安街道王大郢社区多了一些年轻的志愿者面孔,他们走街访巷宣传疫苗接种、逐户上门核查陌生面孔、值守坝上街市场负责司乘人员扫码测温。李梦茹就是其中一位,她的父亲就是去年12月,因公殉职的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俊同志。
“尽管父亲离开我们已经4个月了,但他的影子始终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正好最近面临毕业前实习期,我想用这种方式纪念他。”在李梦茹的记忆中,父亲对于工作就是个“拼命三郎”,总是很忙很忙,没有时间陪家人去公园、带自己去上培训班。
成长,让李梦茹渐渐懂得了父亲。在李梦茹看来,“为民服务”正是父亲22年以来的坚守和使命,无论是王大郢城中村改造,还是疫情防控工作等,父亲总是冲锋在前。
扎根基层一线为民服务,不仅是父亲李俊一生的追求,如今也成了李梦茹的不二志向。“今年我已经大四了,我跟妈妈商量好,毕业后就去街道社区工作实习,去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李梦茹说,她是基层工作者的孩子,同样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将来投身基层服务,既是选择了一份职业,也是扛起一份责任。
淝河路玫瑰绅城小区居民们都记得,小区40多部电梯屡屡罢工,安全事故频发。李俊去世前,曾不厌其烦地召集小区支部、物业公司、业委会等商讨维修。一边动员居民出资,一边向上级争取。在他一年的奔波之后,370多万改造资金全部到位。在小区治理中,李俊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共商共治,为居民解决了电梯改造、违建整治、房屋漏水等诸多难题。玫瑰申城小区也因此入选全区和美小区建设示范点。
聚焦服务提升,让治理功能实起来。在“红色领航和美小区”建设中,同安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楼栋自治,将提升楼栋环境、化解楼栋矛盾和推动楼栋协商作为推进小区治理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致力于用居民身边的小变化,带动小区邻里关系的大融合。通过探索“一核三微一家亲”模式,逐渐构筑起小区党组织牵头、党员群众、小区物业和公益组织共同参与治理的新格局,实现党建在家门口发力,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楼栋不仅是连接家庭和社区的桥梁,也是小区居民生活和邻里交流的平台。楼栋美,则小区治;小区治,则基层安。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同安街道党工委制定了17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并由班子成员包保认领和带头推进。除南淝河雨污混接整改和压降电诈警情10%项目还在持续推进,就近办便民服务、老旧小区电梯安全评估、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淝铜交口农工市场整治等15个项目初步完成。面对金地国际城重大天然气隐患,街道主动落实牵头吹哨责任,联合区安委办、住建局、合燃集团和小区物业,一户一策进行整改,3个月让510户居民用上清洁的燃气。
党建引领大共治,高效治理更多元
聚焦精细治理,让治理效率高起来。同安街道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扎实推进区域精细治理,深入创建红色物业。推动社区“两委”兼任小区支部书记,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多方参与的沟通机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矛盾就地解决”。
同安街道完善大共治平台,将全街划分38个网格,推动社区班子认领和包保,用心解决群众各类难题,3年来处置案件5万余起。同时,结合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创新打造集爱心银行、好人之家、同安讲堂等为一体的同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坚持党员示范,整合小阿嫂、帮大哥、小医姐、广玉兰、小喇叭等60余支志愿队伍,组建“七彩同安”志愿联盟,近千名志愿者常年活跃在扶贫帮困、环境整治和便民利民等治理一线。
聚焦共建聚能,让治理渠道多起来。同安街道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注重共建聚能、开放共治,调动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真正将各类服务送到小区楼栋和居民身边。
健全党工委领导下的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形成“众星拱月、月明星灿”的良好格局。成立党建联席会,把辖区党政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等聚合起来,不断提高街道社区党组织整合和统筹资源能力。包括省直单位在内,辖区20余家单位通过开展结对、捐献爱心、参与服务等,积极参与到街居建设和小区治理中。
依托安徽实践家社工机构,同安街道引入专业社工,成立街道社工服务站,打造慈善综合体,设立社区公益基金,去年全年开展主题活动120余次。为推进辖区传统婚俗改革,特别组建“婚姻家庭辅导室”和“红娘服务队”,唱响婚俗改革好声音,以良好家风带动社风民风向善向好。(通讯员 程曦 管继发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