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农技项目实施。遴选出5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和50户自种自养脱贫户,由县农业农村局统一安排技术人员实行结对服务,每月上门服务不少于1次。合理安排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协助解决生产生活、生产资料运输中出现的困难。大力发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重点开展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防治,显著降低病虫危害。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申报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38367.01亩,农业支持保护补贴43586.25亩、冬闲田扩种油菜补贴6276亩,小麦赤霉病防治作业补助5268亩。
二是加强问题摸排整改。联合镇自然资源与规划所,持续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进行摸排,目前已排查整改40亩涉“非粮化”土地。通过悬挂横幅、张贴通告、镇村干部入户上门、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线上线下合力宣传开展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六个严禁”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增强耕地保护“红线”意识,营造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工作的浓厚氛围,确保耕地保护实至名归、良田粮用。持续关注小麦青贮情况,形成“镇、村、组、群”四级联防联管机制,织密织牢粮食安全防护网。
三是加强产品质量建设。加大对种养大户的巡查指导力度,检测室正常开展常规检测,共完成快检356例,合格率100%。申报建设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2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3个,“含山大米”重点生产基地3200亩,再生稻500亩,发展机插秧约3000亩。注重经营主体培育,推荐2户经营主体申报市级家庭农场,支持5个经营主体申报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遴选12名经营主体参加粮油及肉羊专业学习。持续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指导推进生猪养殖工作,与4名村级防疫员签定了动物防疫承包合同书,明确职责,与规模养殖户签定了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加强脱贫户养殖服务,按时完成畜禽强制防疫任务。(李明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