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萧县
国不保,哪还有家?——专访萧县抗战老兵梁恒义
来源:李静 李安召 2022-07-24 16:54:54 责编:代明俊 胡明兵 王逸群

梁恒义1929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城南梁庄村,1948年底参军,隶属第九兵团20军58师工兵营。历经淮海、抗美援朝等战役上百次战斗,荣立过三等功一次。

晚上6点,笔者赶到了梁恒义的家中。梁老一身戎装端坐在客厅沙发上,保持当年部队的样子,很难想象这是一个90多岁的老人,见到大家进门,缓缓起身向我们敬了一个军礼,笔者回礼搀扶着他坐下。向大家讲起了他当年的故事。

饱经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之苦,梁恒义少年时便崇拜抗日英雄,立志杀敌报国,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的枪声震奋了梁恒义的激情,他积极组织动员本村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准备参加解放军,还没去成,路上遭遇被解放军击溃的李弥兵团,就被以急需补充兵员的借口抓了壮丁,就这样阴错阳差便被强行带到徐州,成了国民党的一名士兵。可他始终看不惯国民党军官士兵的军阀作风,一心想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中来。终于,他瞅准时机果断地与几个有相同想法的士兵在战场的一角逃出敌军阵地,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了一名光荣的工兵营战士。在淮海战役中,他奋勇杀敌,作战勇敢,多次受到营长和连长的表扬。

渡江战役中,他和工兵营的战友在长江北岸上架好浮桥后,又一起冒着敌人的炮火,驾着载有门板的小木船在如屋高的水浪中突击前行,率先冲到对岸,迅速铺设新的浮桥,许多战士都牺牲了,刚架好的浮桥也先后被炸毁,枪林弹雨中,他大吼一声:“为了新中国,拼了!”随机用身体顶住浮船,用肩膀托起木片,和营里所有的战士一起用肉体架起了一道道浮桥,使后面的部队快速地突破敌阵,冲上对岸,为渡江战役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战后,他的突出表现再次获得了上级首长的高度赞扬。

上海解放后,他们工兵营负责清除市内的危险障碍物。他胆大心细,连续排除辖区内20多个区域的危险,起出了各种地雷、拉雷110余枚,炸药130余箱,既保护了国家财产,又保障了上海市区的安全。看到他清除的一颗颗地雷,当地的很多老百姓交口称赞:“这个小梁战士,不怕死,心又细,好样的!”

1950年11月,部队奉命紧急入朝作战,入朝后为躲避敌机侦查轰炸,他们昼伏夜行,经过连续行军,他们抵达长津湖西北地区潜伏下来。此时的长津湖地区气温已降至零下30多度,当时梁恒义身上只穿了薄棉衣,却毫无怨言。工兵营先期主要负责修路架桥,为了加快速度,他设置多个炸点一起起爆,然后迅速组织战友将碎石摊平夯实,形成简易公路,碰到小河,他和战友在附近就地取材伐木架桥,在用耙钉把圆木固定在一起,为了定桥桩,他多次跳入刺骨的河水中打木桩,腿冻得失去知觉。他毫不退缩,表示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当时敌机封锁的厉害,一些路是修了炸,炸了修。敌军有时扔下定时炸弹,当时战士不懂,被炸伤不少。梁恒义主动担负清除路边炸弹的任务,一旦发现炸弹他先用绳子拴住,和战友一起轻轻拉拽绳子,把炸弹拉离公路。再后来,他逐渐摸清规律,在定时炸弹引信上浇卤水,使引信失效,在拆解炸弹,把炸药取出来用于开山修路。有的炸弹能拆解百十公斤炸药,也缓解了部队炸药不足的问题,为此他受到上级的表彰。

五次战役后期,志愿军奉命后撤,美军凭借机械化优势,很快转入反扑,在部队撤至华川地区时,突遇敌军从侧面包抄。为掩护重伤员和兄弟部队撤退,师长黄朝天当即决定,立即停止后撤,就地阻击,梁恒义所在工兵营也被编入战斗部队,由于敌军炮火,他们营伤亡巨大,依然顽强阻击着美军,顺利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由于表现突出,梁恒义荣立三等功一次。事后听说著名的战斗英雄杨根思也牺牲在这次阻击战中,英雄的故事迅速得到传播,全军上下掀起了“学习杨根思,争做英雄”的热潮。“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渐循着英雄的足迹,梁恒义和他的战友们在后来的战斗中,越战越勇。

时间再久也抹不掉那段刻骨铭心的战斗岁月,也难以忘怀牺牲的荣辱与共的战友。“国不保,哪还有家?美国是强,但无论如何,我们会用命相搏,绝不能让你再统治我们的国家。”讲到深情处,梁老几度哽咽,眼睛里闪烁着泪花。这就是一位志愿军老战士的心声。(李静 李安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