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萧县
专访萧县抗战老兵——段世荣
来源:李静 李安召 2022-07-24 16:58:25 责编:代明俊 胡明兵 王逸群

萧县抗美援朝老兵段世荣一生可谓是几经波折,2次被抓丁,最终加入解放军,先后历经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为新中国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段世荣1932年生于萧县白土镇,小学文化,12岁在国民党乡政府做了半个月的勤务兵,后逃回家务农,17岁再次被国民党抓壮丁,分到国民党66军通讯营当通讯兵,1949年5月于安徽芜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被分配至汽车团学习驾驶,1951年4月加入中国共青团,1953年1月入朝参战。195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11月回国,1957年9月底转业返乡。

笔者来到段世荣家中,得知他出去聊天了,令大家诧异的是他的老伴居然骑着三轮车去找他了,不到5分钟。段老骑着三轮回来了,90多岁高龄的夫妻俩居然还能骑三轮车,大家带着崇敬向他敬了一个军礼。段老见到笔者,热情地打着招呼,得知大家来意后,段老换上军装,端坐在板凳上,仍保持着当年部队的坐姿。在谈起自己的经历,段老不无感叹,2次被抓丁的经历使他对国民党深恶痛绝,总想着再逃出去。在芜湖被解放军包围后,他鼓动身边三位老乡趁夜逃跑,在国民党兵被追击时,被解放军解救。

芜湖解放后,一位连长走过来问他有什么想法,段世荣说:“我家中还有80岁的母亲,我被抓那天,看见她悲痛欲绝,快一年了,也不知现如今如何了,我想回家看看母亲。”连长说:“可以,发给你路费回家吧。我们有个指导员生病需要回战地医院治疗,你们顺路,你陪同一起去,他看好病你就走。”段世荣非常高兴,将国民党军装烧了,换上一件便装高兴地跟着指导员出发了。一路上段世荣耳濡目染解放区的崭新面貌,听着指导员介绍的部队新气象,心里逐渐对解放军有了向往。快到家时他对指导员说:“我不走了。想跟着你们干革命。”指导员笑着对他说:“你要留下来就要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段世荣起立站直身:“我一定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说完,他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回到部队,段世荣领了套崭新的解放军军装,可高兴了,有种重获新生的感觉。由于之前读过书,被安排在连部当通讯员,后来调到营部、团部,就这样一直跟着部队南征北战。1950年10月,段世荣在山东沂水分区保卫科担任文书兼通讯员,一天段世荣去军区开会回来,恰巧与沂水军分区司令在一个车,他之前和司令员就熟悉,两人一路边走边聊,司令员问他:“小段,全国解放了,你有什么想法?”段世荣连忙答道:“我想学点技术。”“那好,学开车怎样?”“我听首长安排。”这时司令员转身对警卫员说“小刘,你们一起去吧。”没过两天,(1951年5月)段世荣就收到了去兖州的鲁中南后勤汽训队学开车的命令。结业后,段世荣分到了鲁中地区汽车团,1953年1月,全团奉命入朝,开启抗美援朝的历程。

彼时的朝鲜战场,志愿军的防空力量已得到加强,在每个山头都有防控哨,发现敌机立刻鸣枪示警,路上汽车顶的观察员看到后,立刻让司机停车隐蔽,有效地降低了敌机轰炸损失率。但多数时间还是夜间行车,大家除了争分夺秒抢运物资,支援前线,并拉回伤员。在一次执行完运输任务返回途中,段世荣听见车顶观察哨两声急促的枪响,他赶紧把车开进一片树林隐蔽,几分钟后,几架野马战机呼啸而过,在不远处扔下一串炸弹,扬长而去。好险呐!多亏了观察哨及时报警,才使物资免受损失,其实在后来运输途中,段世荣和他的战友也多次遇险,由于提前得到预警,总是化险为夷。

由于战事紧急,志愿军驾驶员不仅单人单车,还要当装卸员。高强度的运输任务,使得大家都十分疲惫,一到休息地很快入睡,但是一听到出发的命令,战士们瞬间睡意全无,很快驾车出发。

停战协议签订后,搜寻散落战场的烈士遗体,重新安葬,成了段世荣所在部队首要任务。一天,段世荣和他的战友奉命前往长津湖战场进行搜索烈士遗体,带队搜索的是一位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李连长,搭坐在段世荣的车内。车队一路向西,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行。九月的盖马高原,路两边的草木郁郁葱葱,远处的雪线清晰可见,这里是朝鲜极寒之地。

车队穿过蜿蜒的山路来到一个山头前,李连长忽然喊道:“就在这里,停车。”只见他走下车子,面向山坳敬了一个军礼。接着对段世荣讲述了那场惨烈的战斗,就在这个山头,一场惨烈的阻击战开始了。战斗进行了2天2夜,阵地上仅剩团长带着十多名战士了。最后敌军在坦克掩护下发疯似的向他们冲来,面对敌军的突围,团长把上衣一脱,抱起炸药包冲向了疯狂突围的坦克,随着一声巨响,团长已血肉模糊。在他的精神鼓舞下,几个营长也纷纷拿起反坦克手雷冲向敌人坦克,敌军被再次打退。战斗结束后,因情况紧急,他带人匆匆掩埋了战友的遗体,甚至没来得及给烈士换身像样的军装,说完他把脸转向远方,眼睛里闪着泪花。

他们列队徒步上山来到一个矿用车站。站内,几节车厢卧在窄窄的铁轨上,上下山是通过山顶安设的一个绞盘来牵引。连长指了指不远处一条黑色的壕沟说道:“那就是我们当年的阻击阵地。”段世荣和战友们在战壕附近站成一排,举起枪向着天空鸣枪后,李连长对着壕沟,哽咽道:“老刘、老李……战友们,咱们胜利了,今天,我们来接您回家。”说完泪水再次夺眶而出,段世荣赶紧过来安慰。随后,战士们在李连长的指挥下,挥起铁锹。每个人都满怀崇敬,挖得很轻很轻,生怕惊醒地下战友的梦。突然一位战友手中一软,“我挖到了。”只见他放下铁锹,用手轻轻拨开坚硬的冻土。一位烈士遗体慢慢显露出来,这是一个十八九岁左右带着杀气的脸,右手手指上还套着弹环,左手里还紧紧握住一块小石头。连长哽咽着将他轻轻抱出放在一块白布上,帮其清理遗体。接下来是对烈士身份进行识别登记。遗体因严寒而保存下来,段世荣颤颤微微解开烈士外衣,姓名因水渍变得模糊不清,逐渐地泪水浸满段世荣的双眼,不敢去看烈士的面容,目光再一次投向姓名处,庄重地记下烈士的姓名。然后扣上衣扣,轻轻安放在火车道旁。此后大家又陆续发掘出三十多位烈士遗体,把他们整齐地并排安放在一起,远远望去像一排出征归来的战士。段世荣和战友们再次向遗体鸣枪敬礼,把他们抬至小火车车厢内,缓缓转运至山下,再抬上汽车。回来的路很长很长,段世荣将车开得很慢很慢,怕惊醒了战友的酣梦。

那一夜,段世荣想了太多太多,久久才入睡。醒来后,发现泪水已浸湿了枕头……(李静 李安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