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萧县
专访萧县抗战老兵——王志新
来源:李静 李安召 2022-07-24 16:59:39 责编:代明俊 胡明兵 王逸群


仅看照片,您可能不会想到,眼前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竟是一位近百岁高龄抗美援朝老兵,他叫王志新,1922年生,家住萧县杜楼镇纵袁村。那天刚结束对酒店乡一位老兵的寻访。当了解到杜楼有位99岁的老兵后,笔者顾不得中午休息,连续行车60公里,辗转杜楼镇纵袁村,去寻访这位老兵。15:20分,笔者到达纵袁村村部,一位工作人员带着笔者来到老兵所在的庄子,她指着路边的一户人家说:“这就是王志新的家,这个点老人不在家,应该在广场聊天。”

“那位穿蓝衣服,戴毡帽的就是王志新。”工作人员指着前方一群人说。笔者停车步行走向前,说明来意后,向老兵敬了军礼,老兵回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朋友用快门记录下来。有邻家搬来2个板凳,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王志新老兵虽已耄耋之年,但是看起来却像一位80岁的长者,在做了自我介绍后,老兵侃侃而谈。1948年底被国民党抓壮丁抓到四川,后于1949在四川随部起义,参加解放军,先在四川剑阁县剑门关守备部队,后调工兵部队永川县修建成渝铁路,后调昭化县警卫营在该地区剿匪。1950年冬移防北京,隶属于61军182师544团,在此期间训练标兵,实弹射击全团领先。1951年3月,王志新被调入某部(60军179师537团)3营9连战斗步兵副班长,并随部入朝。

1951年4月25日,王志新所在师转入一线作战,负责受命与兄弟部队一起,穿插并抢占汉城北面的屏障九陵山,牵制敌人南逃。所在团为全师先锋,副师长张国斌跟团指挥,全团冒雨追击逃敌。追至28日拂晓,大雨骤停,考虑到抢占九陵山的任务紧迫,经过商议,认为乌云会影响敌机的出动频率,遂决定白天加强伪装、继续追击敌军,但到了4月28日快晚上,团侦察人员发现左右友邻部队停追后撤。由于没有接到上级变更任务的命令,张国斌决定全团继续前进,成为了坚持完成任务的“逆行者”。

经过昼夜不停地追击,终于在4月29日3时在九陵山追上了敌人。张国斌立刻命令全团克服疲劳,发挥连续作战和夜战的优势,在天明前占领九陵山,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负责主攻的1营借着夜色和炮火掩护,很快攻上了九陵山东北侧和北侧高地,将敌人赶出了阵地。九陵山是汉城最后的屏障,敌人肯定会在天亮后就进行反扑,于是张国斌和团领导研究决定,停止进攻,在已控制九陵山部分阵地整修工事,转入防御。

果不其然天明以后,敌人为了夺回九陵山丢失的阵地,在空军和炮兵的支援下组织反扑。全团官兵利用仓促构筑的工事和劣势武器,顶着巨大的压力,打退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由于并没有完全夺下九陵山的主峰阵地,一营认为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竟然一边抵挡着大量的敌人进攻,一面命令一连继续向主峰发起进攻。

敌人眼见主峰阵地受攻击,呼叫炮火轰炸阻止志愿军的攻势,结果一连指战员大部分伤亡。与此同时,在大量战斗机和百余门火炮的狂轰滥炸下,敌人约1个团的兵力跟随几十辆坦克,向志愿军团主阵地发起猛攻。战斗最危险的时候,甚至1支由步坦混编的敌军分队一度冲到了团部跟前。在机关干部和警卫分队合力打击下,将这股敌人击退。

随着伤亡逐渐增大,张国斌决定,白天的全面防御转为要点防御,积蓄力量准备在入夜后发动反击,夺回整个九陵山阵地。于是,二营、三营撤出阵地调整,派出精干力量支援1营坚守九陵山的92.6高地与北侧山梁2个要点。虽然这2个要点的防御力量有所加强,但所承受的进攻压力也变得更大了。

战至下午16时,因为即将入夜,敌人停止了进攻。一营虽然保住了2个要点,但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一营参谋长牺牲、教导员负伤,甚至刚刚代理教导员的青年股长也负伤,只有营长1人指挥战斗。二连、三连的阵地由于是敌人的主要进攻方向,在持续作战后,阵地上尸横遍野,2个连队的弹药也因为缺乏上级的补给而消耗殆尽。战斗间隙,二、三连走出战壕收集敌军尸体上的弹药,以备再战,所有战士都做好与敌人肉搏的准备。

入夜张国斌和团首长调整部署,决定以攻代守,于4月30日1时再次发起进攻。0时30分,师侦察科长韩俊带着命令赶到了团里。原来,志愿军总部早在28日下午,就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要求各部队回撤,也就是他们看到的兄弟部队的后撤。但由于当时的通信手段落后,在行军过程无法架设电话线,师团两级的通信只能靠电台和徒步两种方式。由于距离过远,加之地形影响,师部用电台联系未果后,师部马上派出通信员步行传达回撤通知,由于全团追敌速度太快,两批送信人员均在途中牺牲或者负伤。在得到新的命令后,在张国斌副师长的指挥下,全团趁夜顺利撤出九陵山阵地并归建。由于在此次战斗中的勇敢表现,王志新被任命为副班长。

不久志愿军转入阵地防御,全团奉命防守在文登公路附近的99.2高地。此后的作战模式多采用破袭战、渗透战、狙击战等多种方式袭扰敌军。一天晚上,王志新班配属侦察排前出阵地侦查,在接近敌军前沿时,王志新突然发现了一支敌人前出的小分队,双方立即展开遭遇战,经过激战,侦查分队击溃敌军。这时敌人的炮火覆盖过来,他们迅速撤回防炮洞,所幸无人受伤。撤离前,心细的王志新发现,敌人为防备志愿军偷袭,在铁丝网上挂满空铁盒、铃铛等,他立刻心生一计。这天深夜,侦察排前出敌人另一处阵地执行侦查任务,王志新悄悄靠近铁丝网前,用拿出事先准备的拴着铁钩的绳索挂在铁丝网上,再退回安全区,拉动绳索,铃铛一下子都响起来。听到动静的敌人,立刻以机枪迫击炮射击,侦察排通过无线电呼叫志愿军炮兵对其暴露的火力点进行精准打击,一下子端掉敌军多个火力点,王志新完成任务后顺利撤回。

王志新被任命为7班班长,不久全连受命攻击敌人一处无名高地。午夜王志新带领全班作为突击班,在八、九两班配合下,悄悄深入敌人防区间隙,迂回到敌人的侧面隐蔽起来。在炮火准备后,他带领全班从隐蔽处突然冲向敌人,这时敌人一颗手榴弹扔过来,恰巧扔到王志新身后,他大呼一声卧倒,这时手榴弹爆炸,不幸的是,眉心被弹片击中,只见他用手一抹,接着向敌人进攻。战斗异常激烈,最后全歼敌军,但也付出巨大的代价,副连长牺牲,排长身负重伤,全连仅剩17人。由于作战勇敢,王志新被师部授予二等功一次。

1953年6月,王志新随连队执行突击任务,在突击过程中,他英勇果敢杀入敌阵,使连队顺利向敌纵深发展,因而保证了此次战斗任务的胜利。7月,王志新又参加了志愿军在朝的最后一战轿岩山战斗,在战斗中击毙多名敌军,基于王志新在战斗中的种种表现,战后,团党委给其记三等功一次。

1953年9月,王志新随部回国。1956年12月带着荣光,王志新返回了家乡,谢绝了组织的照顾,在家务农,带领全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时间一晃70年了,许多往事已经模糊,但抗美援朝精神始终印刻在老兵记忆深处,临走时老兵向我唱起那首威武雄壮的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李静 李安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