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蚌埠
蚌埠:退役军人王健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来源:朱永鑫 王问 2022-08-02 16:32:16 责编:李伟 许梦源 王逸群

他是一名转业干部,回到地方后历经多岗位锻炼,展示了退役军人的风采。他是一名退而不休的党员,发挥余热服务人民,得到社会的称赞。他是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一名“红色宣讲志愿者”,不计个人得失,传递着正能量。他荣获“安徽最美退役军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他就是蚌埠市固镇县检察院退休干部王健。

1972年作为一名知青,来到固镇县壕城公社刘祠农场,他踏实苦干,第二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4年12月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排长、副连长、师司令部参谋、副政治教导员、营长等职。他参加了对越反击战,在血与火的老山战场上,在苦与乐、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冲锋在前,不怕流血牺牲。第一个上阵地,第一个闯雷区,打第一枪,站第一班岗,践行着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1989年转业,他历任多个岗位,2014年退休,任县“关心下一代”宣讲团副团长,县检察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王健退休后,任固镇县检察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他发挥余热,尽心尽责,充分发挥“五老”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关工委组织网络化、工作规范化、活动经常化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创办“五老”春风关爱工作室,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检察制度。与县妇联、共青团、法院、公安局、司法局、教体局关工委协作配合,建设“固镇县维护妇女儿童(青少年)合法权益基地”,组织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形成集法治宣传、信访接待、婚姻调解、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六位一体”未成年人维权工作模式。及时回访不批捕、不起诉、判缓刑的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心理干预、社会调查以及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等提供法律服务,健全维权与法治教育、预防与社区矫正相互交融的关爱帮扶体系。

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运用“法治副校长”网上课堂等新媒体,宣传百年党史、《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疫情防控下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教育引导青少年遵守防疫秩序,加强自我保护,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与多名学生结对帮扶,在思想上关心、学习上指导、生活上帮助、心理上支持。近年来捐款数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其中3人考入大学。

王健充分发挥优势,主动担任县红色教育基地义务宣讲员。充分运用红色资源,追忆烈士们的丰功伟绩,宣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英烈的先进事迹,发放《保护英烈检察公益诉讼》等宣传资料。执笔《中国共产党固镇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主编并自费出版《砥柱中流之淮北抗日根据地西大门斗争史》《抗战老兵欧兴田》等书籍,宣传淮北抗日根据地西大门英模和抗战老兵、中国好人欧兴田的先进事迹。

作为固镇县关心下一代“五老”宣讲团副团长,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传媒资源,围绕主题、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主动参与学校法治主题班会,通过现场互动,开展案例小讨论活动,与多名学生结对帮扶,搭建与家长、学校相互沟通的辅导帮扶的桥梁,共同培育“法治学生”,建设“法治校园”。

2021年5月,王健被聘任为安徽省退役军人红色宣讲团成员。他用精心收藏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讲述党的百年历史,用真挚的感情、朴实的语言,讲述老山作战无私奉献的党员故事。先后到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新淮河村镇银行、安徽科技大学、蚌埠学院、县武警中队、县纪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开展百年党史、英模教育宣讲17次。

2021年4月,王健设立了“老兵”法律志愿服务工作室,以社区居民关心的法律问题为契合点和切入点,宣传法治思想,普及法律知识,调解社区矛盾纠纷,指导社区居民权益受到侵犯时依法维权。关心下一代,加强青少年法治建设,让法律走进群众身边,走进百姓心里,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活动32次(件),服务和谐社区和精神文明建设。

2021年7月,王健同志参与组织成立县退役军人“先锋”志愿服务队,担任政治指导员,汇聚退役军人志愿者力量,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庄严承诺。八一建军节前后,组织开展慰问抗美援朝老兵、老复员军人、烈士子女病故军人遗属活动,组织退役军人志愿者到城关镇医院等疫苗接种点维护现场秩序,引领和激励退役军人“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不断拓宽志愿服务领域,打造“先锋”特色品牌。(朱永鑫  王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