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军拓科技孵化公司位于蚌埠市退役军人创业园,在该公司负责人张光辉办公室里,各种训练设备、奖杯摆放得规规整整,无声地讲述着这位退役军人严谨的作风,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1988年出生的张光辉,在2006开始了他的人生第一次远行。他来到原兰州军区某部服役,担任坦克等特种装备技师,多次获得“训练标兵”“学习标兵”,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张光辉。
2016年他回到了家乡,从无到有,开创了军事拓展事业,为市场提供体育锻炼、国防教育、军事拓展服务。自己的事业起步后,为帮助更多退役军人创业就业,他与众创智慧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创建安徽军拓科技孵化公司。创立起一个全面、综合的创业就业服务平台,累计培训人数超过17500余人次,解决了91名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间接带动了100多名退役军人创业、就业。
从头再来,踏上创业征程
“我是苦孩子出身,父辈没有办法给予我经济支撑,而我骨子里就有一股闯劲,这也许就是我选择创业的原因吧。”张光辉说。因为是军人出身,他对户外项目、国防教育项目很感兴趣。恰巧,他打听到,一位战友在外地做国防教育项目,已经小有名气,他前往战友处虚心讨教,坚定了自己选择这方面创业的决心。
创业伊始,张光辉做的户外项目是拓展类,如企业外拓等。刚刚入门的他虽然了解不深,但张光辉有的是学习的劲头。“拓展项目就要多学,我自己也喜欢钻研,所以我专门去北京学习深造,考取了高级拓展培训师的证书。”学成归来后,他便积极开始拓展业务,很多户外拓展基地需要像他这样有技术的人才。经过不断摸索、苦练技术,他很快上手,达到了可以自己准备简单道具进行外拓训练的程度。不久之后,他开始自己建立基地,注册公司。
张光辉开始在蚌埠市五河县组建团队,刚开始接到的业务主要是以成人外拓为主题。公司发展相对成熟后,便开始接触青少年夏令营、幼儿园体育项目等。经过多年的发展,他已经占据五河县80%的市场份额。目前,他已将幼儿、少儿培训以及夏令营等项目拓展至市区。
事业壮大,发挥带动作用
事业慢慢发展壮大后,张光辉接触到了越来越多来自己公司应聘的退役军人。他发现,他们大多与社会脱节、没有与职业对口的专业技能。于是,他萌生了组建能够帮助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平台的想法。说干就干,他在省内率先打造了由市科技局认定的专属于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的市级众创空间——安徽军拓科技孵化公司,并开拓了“创业导师+科技成果转化+退役军人创业”的全新模式。
军拓科技组建了由10个服务人员组成的专业保姆团,由15位拥有服役背景的企业家组成的导师团,与市内6家高校合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帮助退役军人创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升项目核心竞争力。公司组建至今,已为13家企业提供了孵化服务。
来自蚌埠市固镇的陈志良是九级伤残的退役军人,开始时承包了部分土地准备种植芋头,并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蚌埠美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军拓科技了解到情况后积极帮助陈志良入孵,又通过培训等形式为陈志良对接了农业领域的创业导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燕山草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国前。根据土地情况、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张国前建议种植附加值更高的草莓,并毫无保留地将相关技术教授给陈志良,还免除了前期草莓苗的采购费用。这几年,经过军拓科技的帮助与自身的努力,陈志良的公司办得有声有色。
这个双创平台在张光辉的精心经营下日益发展壮大,他们组织企业家、创业导师,指导退役军人精准创业,结合新兴行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精准培训,真正实现了“创业有为,就业有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不忘本色,热心公益事业
忙于事业打拼的张光辉不忘军人本色,十分热心公益。他积极参训,获得蓝天救援专业技术员资质、红十字救护员资质,参与创建五河蓝天救援队,指挥参与了近40次公益救援。在五河县某校学生落水打捞救援中,他奋战到凌晨3点,完成打捞任务。在参与五河县新集镇李八村2名落水青年救援中,他不顾自身安危,成功完成任务.
为了让更多热心人与自己一同发光发热,他还发起组建了以退役军人为主的小白杨救援协会。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他们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由312名退役军人组成的突击队,出动自有车辆183辆,保障封闭小区生活物资90余吨,献血18600毫升,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退伍不褪色的优秀品质。
“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张光辉表示,无论在部队还是如今创业,自己取得的点滴成绩都是来自党的教育、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回报社会,是自己应尽的职责。“我关注公益事业,只要组织上有需要、群众有需求,我定会全力以赴,在新的赛道上冲锋不止。”(郝玉琳 朱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