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黄肚皮。”农历七月正是太湖县鲜枣采摘上市的季节。8月16日,走进太湖县江塘乡五星村枣园,成片的枣树郁郁葱葱,一颗颗饱满的大枣缀满枝头。摘下一颗,咬上一口,清脆甘甜,慕名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今年收成不错!从最初几亩到现在几十亩,枣树也从原来几百株发展到现在三千株,没有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就没有我家今天的枣园!”望着枣园里的丰收景象,国华家庭农场负责人马国华感慨地说道。原来早在2015年,马国华就在自家山地里种下了第一批枣树,卖出去的大枣成了家里的额外收入。由于枣园规模小、产量低,鲜枣总是供不应求。初尝甜头的马国华,决定扩大种植规模。他动员了全家老小,承包了周边的闲置荒地,平整土地后铺上了种植土,忙得热火朝天。然而就在选定优质枣树的关键时刻,资金不足成了“拦路虎”。
“那时候手头余钱不多,就想着找银行帮忙!”马国华回忆道,那是他第一次与农商行打交道,让他惊喜的是太湖农商银行不仅服务好,效率也高。“一次性为我办理了35万元的信用贷款,补上了我全部的资金缺口!”如今,枣树种植已成为国华家庭农场的主业,一年能为家庭增收接近10万元。
近年来,太湖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聚焦产业兴旺,以“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为着力点,大力支持江塘乡鲜枣产业,不断将信贷资源向乡村特色产业倾斜。
在江塘乡的北头,薛家寨家庭农场的采摘区内,漫山遍野的枣园也是一片热火朝天。这边几十名采摘工将成熟的大枣熟练地分拣,成筐地运往保鲜库;那边的游览区,络绎不绝游客欢声笑语,在“打枣”的过程中享受着丰收的喜悦。2018年,薛家寨家庭农场的枣园面积达到一百亩,生产经营迈上正轨,形成了稳定的产供销产业链。2021年,薛家寨家庭农场枣园面积达到300亩,培育优质枣树3万株,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在进行市场分析后,农场主李峰决定引进稀有名贵新品种——女儿秀,计划扩大种植规模50亩。
“多亏了农商银行主动送贷上门,让我扩大规模不差钱!”该农场负责人李峰告诉记者,今年8月初,太湖农商银行积极走访,了解到自己的资金需求后,运用支农再贷款,为农场注入了165万的金融“活水”。“今年的产量大概是3万斤,按照当下的市场行情,60万元的收入应该是稳了!”如今的薛家寨家庭农场,不仅让自己实现了“小康梦”,还带动了当地数十名困难户务工增收,有效带动了当地百姓就业。
截至目前,太湖农商银行新增投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89户5241万元,累计支持涉农小微企业超过3000户。
(安徽日报农村版记者 李晓磊 通讯员 朱琴琴 章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