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地市:
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老兵融>图片新闻
迎客松下的“哨兵”——记最美退役军人、黄山迎客松守松人胡晓春
来源:王逸群 纵强 侯剑 顾亦飞 2022-08-29 17:41:14 责编:侯剑 喻寒松 夏朝阳

  

张雪红决定给丈夫胡晓春一个惊喜。8月19日上午9点多,她拎着蛋糕,带着当天过生日的女儿来到黄山脚下。

坐缆车时,女儿有点晕车,紧紧靠在母亲怀里。但从登山开始,她却宛若一只兴奋的小鹿,在石阶上边跑边跳,径直往山上奔去。

看着女儿脑后的马尾辫越晃越远,张雪红忍不住关切地喊:“慢点,别摔着!就这么想爸爸吗?”

胡晓春已经寸步不离地陪在迎客松身边一个多月了。8月13日,他和同事李培生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习近平说,你们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充分体现了敬业奉献精神。

“激动、光荣,工作也更忙了。”胡晓春解释说,一方面现在是黄山游客高峰期;另一方面,因为收到总书记回信,他和同事成了“红人”:媒体蜂拥而至,甚至连游客也想看看这个和迎客松朝夕相伴的人到底长啥样。

“昨天还有人跑来和我打招呼。”胡晓春说,那是一名身着建党百年文化衫的老人,对方瞧见他挂在房间柜子上的迷彩服,激动地问:“你是退役军人吧?我也当过兵!”

“军人就要在关键时刻顶上去”

张伟和胡晓春第一次见面是在火车车厢里。那是1999年,俩人同时参军入伍。“真正认识是在部队汽车驾驶集训。”当时八个班的新兵住在一个大通铺,六个半月时间里,他们训练学习、公差勤务都在一起。

“他话不多、执行力强,班长交办的任务能不折不扣完成。”张伟记得有一次新兵连要铺设部队招待所门前的草坪,大家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11点,“工作很累,有人耍小聪明偷懒,他不一样,全程都在忙活。”

还有一次,新兵连挖塘清淤。那时是冬天,塘里的水没过脚踝,胡晓春环顾四周,瞧见战友们犹豫的神情,带头跳入水中。刺骨的寒意冻得人直打哆嗦,但这个新兵蛋子依然咬紧牙关埋头干活,“军人就应该在关键时刻顶上去。”他说。

2006年,四次被评为优秀士兵的胡晓春退役回到家乡,成为黄山护林防火专业大队玉屏小队一名护林员。

“他挺能干,做什么事都冲在前面。”作为胡晓春的队友、时任黄山迎客松守松人徐东明回忆说,自己至今也忘不了2008年暴雪肆虐的那个下午。

当时,受连续20多天恶劣天气影响,黄山景区台阶已被积雪掩埋,迎客松的枝丫也被压得抬不起头。景区管委会立刻启动应急预案,要求全体护林员扛毛竹上山搭建支架,确保国宝万无一失。

“保卫战”打响后,胡晓春从慈光阁登山,历时4个多小时,第一个冲上迎客松所在平台。“他用外套把几十斤重的毛竹捆在肩上,脸颊通红,头上冒着热气。”徐东明忍不住对眼前这个迎风踏雪、喘着粗气的老兵心生羡慕,“部队真是锤炼人的好地方。”

事实上,胡晓春在工作中也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担任护林员期间,他负责的路段“问题”最多。“岩石风化了、树枝被游客破坏了等等细节,他不仅能及时发现,还能提出解决方案。”也正因为这样的能力,2010年6月份,他成了和徐东明搭班子的“替补”守松人。

“迎客松给了我太多,但我给他的很少”

迎客松是奇松之首,挺立于海拔1680 米的黄山风景区玉屏峰狮石前。从80年代开始,景区就根据迎客松的生长状况,制定了科学而完善的监测和保护体系,并为迎客松设置了全世界树木中独一无二的岗位:守松人。

和徐东明搭伙守护迎客松的那一年,胡晓春像极了勤学好问的徒弟。“冬天支撑杆使用细节、松树日常的生长状态是什么样、各个季节要注意哪些病虫害……”面对他提出的具体问题,徐东明总是倾囊相授。“我们之间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在他看来,平时胡晓春照顾自己更多一些,“他身体壮实,体力活都抢着干。”

2011年7月31日,胡晓春正式上岗成为第19任守松人。那天上午,他拿出新买的音响送给准备下山的“师傅”。“陪伴迎客松的日子有时也很寂寞,我买了台电脑打发时间。”徐东明解释说,因为山上不能放音响,所以平时他只能看无声的节目,送音箱是胡晓春希望他下山后能够享受生活,“我则把所有关于迎客松的管护知识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

从此,那间只有6平米,由一张沙发、一个文件柜、一张桌椅、 一台电脑和一些迎客松监测工具组成的简陋小屋,就成了胡晓春山上的家。

为了照顾好这位千岁高龄的“老伙计”,他坚持每次2小时巡护巡查一次,每天巡护巡查7次。夜深人静的时候,胡晓春还会提起笔,记录当天迎客松的看护情况。

12年寒来暑往,3800个日日夜夜,由他亲手记录的《迎客松日记》写满了70多个记录本,总字数超100万字。事实上,日记里没有写到的,还有胡晓春和同事无数次守护迎客松的故事:

2012年8月,超强台风“海葵”来袭,三天降雨量达330毫米,风力达10到11级,迎客松树条摆幅很大。我和同事们6个人一班,每人腰上捆着绳子,为迎客松做加固处理。狂风夹杂着暴雨,直往人怀里钻。即便穿着雨衣出去,也会瞬间湿透。但即便这样,我们依然不惧困难完成了任务。

2018年初,面对多次极端恶劣天气侵害,我们凭借精湛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有效守护了迎客松。

2022年初,黄山景区遭遇持续降雪天气,我和同事用毛竹和玻璃纤维支撑杆搭架子,花了4个小时,确保了老伙计的安全……

这些为迎客松的点滴付出,让胡晓春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迎客松就像家人,他给我太多,但我能给他的却很少。”8月19日上午10点,在那间熟悉的小屋里,胡晓春感慨地说。

“在守松和顾家之间尽力寻找平衡”

爬过“好汉坡”,距离迎客松还有100多米的山路,张雪红实在累得喘不上气,决定休息一会儿。靠坐在台阶上,她向记者讲起了和丈夫相识相知的过往。

“我和胡晓春是相亲认识的,我舅舅说给我介绍了一个当过兵的,人很老实,脾气也好。”当时张雪红对眼前这个穿着夹克衫的男人并不“来电”,甚至印象也一般:“怪凶的,比较严肃。”

后来,他们断断续续地谈了三年恋爱。张雪红27岁那年和胡晓春领了证,四年之后他们的女儿出生。

“我永远忘不了孩子刚出生那个月。”张雪红回忆说,当时自己正在“坐月子”,早产的女儿意外感染肺炎,丈夫胡晓春因为台风“海葵”来袭,正在山上守护迎客松。

“生病那天晚上,我和家里人包了辆车,把孩子送到屯溪医院治疗。”看着瘦小的女儿脑袋上扎着大大的针头,她的心都要碎了,忍不住给丈夫打去电话:“孩子病了,你不来看看?”“台风来了,我得在山上守着。”

“那就这样吧!”挂了电话,不争气的眼泪顺着张雪红的脸颊流下,旁边的护士提醒她:“不能哭,你要是垮了,谁来照顾孩子?”直到台风过去,孩子出院,胡晓春才回到家。可呆了没两天,他说放心不下迎客松,又跑回山上去了。

“我老婆嘴上埋怨,但只要是为了守松的事,她都是义无反顾地支持。我真的亏欠她们母女,所以一直在工作和顾家之间寻找平衡。”作为守松人,胡晓春每个月会有四天左右的假期,在家的时候,他都会帮妻子分担家务,陪女儿嬉闹玩耍。回到迎客松身边,他也会雷打不动地每天和妻子女儿视频,“有时想想,我的工作也挺不错的,至少不像那些外出打工的人,每年只能回来见老婆孩子几天。”

8月19日上午10点30分,正在接受媒体采访的胡晓春被推门而入的母女俩“吓到了”。他赶忙站起身,一把把女儿搂进怀里,眼里噙着泪光问:“你们怎么来了?”“来给你个惊喜!”

“记不记得你上次来啥样?是不是变化很大?你还在这里跳舞了……”胡晓春紧张地问女儿。

“一共就上来过三次,那是小时候的事了,现在都多大了?”张雪红埋怨道。

吹完蜡烛,被问起许了什么愿望,这个整十周岁的“小寿星”眼噙泪花:“希望每年爸爸都能陪我过生日!”

看着女儿抽泣的样子,这名常年坚守在迎客松身边的“哨兵”也红了眼眶:“不哭,今天要高兴。能看到你们,我什么烦恼都没了,再苦再累也值得!”(记者 王逸群 侯剑 纵强 顾亦飞  通讯员 梅良仿 黄亚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