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镇关于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建议
来源: 2022-09-22 09:59:18 责编: 聂梅

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对营商环境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推进力度越来越大,为我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重大机遇。镇域竞争由拼资源、拼区位、拼政策逐步转向拼服务、拼环境、拼创新。我们只有打造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营商环境,才能使我镇在更大范围参与竞争、赢得竞争,推动形成资金、项目、企业、人才奔涌而来的良好局面。按照县营商办工作要求,泾川镇制发《关于印发<泾川镇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工作方案>的通知》(泾川政发[2022]129号),创新建立了联络员制度,每名包保干部配备1名联络员,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泾川镇主负责人定期开展走访调研,协调推动各项任务落实,真正做到“一人包保、单位支持、全体有责”。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一、工作进展及目标任务

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深挖“产业集群专业镇”集聚效应,厚植机电泵阀、机械加工、精密铸造及宣纸(书画纸)加工等产业,培育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建链补链强链,创新投融资和基建体制。完成宣城市工业学校扩建项目,做好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千瓦中小功率超高效电动机制造基地建设、宣城创玺铸造技改项目等3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以“上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置换”为目标,淘汰碑行、涵管厂等“脏乱污”企业,逐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打造我县“泾天办”服务品牌,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政策68条,提升乡镇营商环境综合水平,落实为企诉求办理及包保工作机制。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对我们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要快速抓住优化营商环境的评价机遇,以评促改,借助新的竞争优势抢占先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紧抓“芜黄”高速开通发展机遇,积极承接上海等地的优质转移项目,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同时要持续推进城西园区建设,持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城镇有机更新,谋划南门老街综合开发。

二、存在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全面认识,深层次理解,牵扯到每个人。我镇干部整体上认识有偏差(包括领导层面),感觉面上好,但套指标不一定好。认为营商环境是县直单位的事情,乡镇在政策的末端关注不多。虽我镇出台了开展营商环境方案,但宣传力度跟不上,未形成人人都是宣传员、传导员的氛围,与党建宣传、扫黑除恶宣传相比差距较大。县营商办第9期通报中反映未定期走访的2户企业(凯旋泵阀、青弋江新文房)。

2.企地矛盾突出。项目用地落实难,土地指标不足、征拆难、建设滞后、使用效率低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力较低,多个招商引资项目排队等地,项目投资到位率较低。很多项目引进签约后才去落实用地指标,严重影响项目的引进、建设进度和投资者信心。我镇个别重点项目受到土地等要素制约,目前尚未开工建成。

3.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环境偏紧,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制约企业做大做强。银企对接会,银行重形式不重结果,表面文章多,实际效果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不够,重担保、重抵押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多数企业在办理信用担保手续时需要支付的手续费、担保费较高,办理时间长。

三、意见建议

1.完善制度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心逐渐从迎评向日常优化转变,重点解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慢、企业办事手续繁、不依法行政、中梗阻等问题,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开好头、起好步。健全学习机制,定期到江浙等地区学习先进经验,解放思想,开阔视野,通过对比来认清自身差距,找准努力方向。诚信建设对泾川镇而言,具有特殊意义。要对在招商引资中的违约失信行为进行集中清理、集中督办、集中规范,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杜绝“开空头支票”“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对暂时难以兑现的要明确时限,并由县领导定期沟通,增进理解。及时传达各项惠企政策,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完善涉企服务管理,制定中长期惠企政策方案,推进惠企政策量化,相关部门协同提出落实分工方案。

2.强化宣传氛围。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工作的重点,持续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运用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通过以会代训、专家专题讲座、知识测试、制作宣传标语、政策解读等形式,深入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和典型经验,提高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对营商环境概念的理解认识,切实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积极性,全面营造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3.着力缓解融资难题。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用足用好小微企业担保基金,不断丰富企业市场化融资手段。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着力规范金融机构收费和融资中介服务收费行为,探索建立贷款全流程限时制度,实现动产抵押登记“一次办结”。简化续贷办理流程,支持正常经营的小微企业融资周转实现“无缝衔接”,提高重大项目融资实效,帮助企业及时获得资金支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