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阳镇瓦房村各自然村农田里,由群众选出的量地小组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拉尺、记账、砸桩橛定界限……这里正在热火朝天进行的是“一户一块田”改革工作,就是通过整合农户承包地,实现每户承包的分散多块耕地合并成一块田。
“地块多、地块小,这个地方几亩,那个地方几亩,大型机械作业难,种植管理成本高。现在推行一户一块田,肯定会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太多的好处。”瓦房村前瓦房村种植大户李殿洋高兴地说。
今年43岁的李殿洋从2014年开始流转农户土地种粮,现在承包土地有150多亩。说到一户一块田,李殿洋扳着指头算好处:“现在我承包的耕地,东一块、西一块、南一块,特别分散,在种收时大型机械没法作业,农田设施配套不完善,人工成本高。现在推行一户一块田,我可以把流转的分散耕地集中在一起,实现种粮全程机械化。灌溉排涝方便,土壤肥力更加均衡,也为无人机喷洒农药、机械收割等提供了有利条件,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最关键的是,经过整理的土地,一亩地能增加300至500元的产值。”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自8月中旬开始,瓦房村一户一块田改革正式实施,在召开层层动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座谈会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11个自然村同时启动,涉及耕地面积5162.4亩;广大群众热情高涨,积极参与配合,出现的各类问题,按照预案向群众详细解释,真心实意解决合理诉求;目前,瓦房村11个自然村耕地全部丈量完毕,地界全部勘察清楚。
“以前户上承包的耕地较为分散、田埂多,人工成本大,费时又费力,种植和收割时找机子麻烦得很,费用也高。经过一户一块田改革,户上的耕地变成一块田,不仅省时省力,收入肯定也会提高不少,群众种田的劲头也更高了。”瓦房村党总支书记江宏侠介绍说。
“我家耕地流转给大户了,现在推进一户一块田,原先600元一亩的租金现在涨到800元或1000元一亩,算下来我一年也能多收入二千多元。”村民武友民乐呵呵地说道。(杨峰)